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A.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界线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 D.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界线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河流流域是指河流的汇水区域,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
小题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图示区域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太行山;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为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侧。
小题3:图示甲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降水少,故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丙位于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主要区域界线分布和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的叙述,不合适的是(?)
A.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C.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D.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小题2: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部分省区工农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加快海南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建设
B.宁夏农业可大力发展枸杞、番茄等“红色产业”
C.广西、甘肃是该地区水电输出最丰富的地区
D.陕西和山西是我国苹果、柑橘的优势产区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近海或者边疆(蒙古、俄罗斯、韩国等),适合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此地经济发达,国家制定的发展方向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而东北地广人稀,农业基础好,环境承载力大,可以吸引西部人口。故排除B、C、D。对于建设世界级都市圈,只能针对经济最发达的局部地区,如上海、北京,选A。
小题2: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在不同的地区发展方向不同。如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充足,热带经济作物基地,但海南戴在东部,而不是中西部。广西、甘肃是该地区水电输出丰富的地区,但最丰富地区在四川;陕西和山西是我国苹果的优势产区(温差大),但柑橘在南方地区;宁夏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光照充足,适宜发展“红色农业”。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南麓,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2009~2010年冬季,该地普降大雪,造成严重的雪灾。
材料二?下图为2009~2010年冬季北疆地区积雪分布及阿勒泰地区800米某地1~5月
气温变化示意图。
(1)描述图中积雪分布的特点。(4分)
(2)分析阿勒泰地区在2010年4月下旬可能发生的水文灾害及自然原因。(8分)
参考答案:(1)特点:分布不均;山地多,盆地少;迎风坡多,背风坡少;天山北坡和阿尔泰山南坡较多;呈(半)环状分布(任意答对两个要点即可4分)
(2)洪涝(融雪洪水)。(2分)
原因(6分):冬季降雪量大,(2分)气温低于O℃,积雪不能够融化;(2分)4月份气温迅速回升到O℃以上,(2分)造成积雪快速融化,彤成融雪洪水;(2分)(该区气候干旱)河流发育程度低。(2分)(在回答原因时,任答对三点即得6分,另回答“气温回升和积雪融化”时,应答出“快速”的含义,若两个均未表达出“快速”的含义,则扣2分)
本题解析:(1)直接根据图示,积雪主要受地形地势、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的影响,故结合地形、降水等因素分析即可。(2)4月下旬,气温回升,故积雪大量融化,而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其原因应主要从冬季的积雪和该时期的气温变化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需要结合图示和自然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的原理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从多个方向思考,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