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区域地理》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11-10 18:58:0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6~7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条山脉中,同为长江、珠江两大河流分水岭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小题2:下列关于甲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坡的降水少于西北坡 B.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为我国赣、闽两省的分界线 D.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①山可直接排除,其不位于长江和珠江之间;③山也可排除.因为其虽然是分水岭,但其分隔的两条河流均是长江的支流,,局不是珠江和长江。 小题2:甲为武夷山,其东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B、D项可直接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四幅图,回答问题。
1.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2.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C.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 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 E.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F.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 G.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H.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形。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①为大兴安岭,为我国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2.结合经纬度位置判断,①为大兴安岭,②为太行山;③为巫山;④为雪峰山。该四条山脉为我国东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故东南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较丰富。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环渤海地区包括中国北方的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省市,经济腹地涵盖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加快该地区的发展,将大大提升北方沿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三级”。 材料二:环渤海地区“十一五”规划中投资最大的项目一一曹妃甸港口项目集群已正式启动。曹妃甸岛前500米处水深达25米,海槽深达36米,是渤海最深点。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峡延伸,有一条水深达27米的天然水道,通向黄海。利用岛与陆地之间的浅海和滩涂,通过填海造陆,建设一个面积31 0平方千米的工业区。 材料三:环渤海地区示意图(左图)和海河某年流量变化图(右图)
 (1)简析图15中甲、乙两城市形成的共同自然条件(3分)。 (2)试从影响港口建设的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方面,分析曹妃甸建成我国北方大港的有利条件。(4分) (3)读图14,简述海河最小流量出现的季节及其原因。(4分)
参考答案:(1)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温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都位于河流沿岸。(3分) (2)水域自然条件:深水港,且具有天然深水航道,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及航行;沿岸地形平坦,有利于港口布局?经济条件:地处京津唐工业区,有庞大的海运需要(大城市依托);经济腹地广阔,辐射范围可达东北、华北,甚至西北地区。(4分) (3)春季(3—5月)?春末夏初,雨季尚未到达,降水稀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用水量大(4分)
本题解析:本题组主要考察我国局部地区的综合分析。(1)甲为天津、乙为济南。分析城市形成的自然条件。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2)港口建设的区位,自然方面:水域和陆域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城市的依托和经济腹地。(3)海河流量最小出现在春季。(华北春旱),从自然条件:蒸发量、降水量;人为原因:用水量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8为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回答第问题。
1.下列地理事物位于该大陆上的是2.该大陆上北部地区分布面积最广的森林是3.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德干高原 B.刚果盆地 C.苏必利尔湖 D.阿尔卑斯山 E.亚寒带针叶林 F.热带雨林 G.温带落叶阔叶林 H.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I.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G.②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③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④地有高大的落基山脉
参考答案:1. C 2. A 3.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 1.结合图示大洲的经度位置和地形分布特征判断为北美洲;故C项正确。 2.北美洲的北部60°--70°的范围有广阔的亚寒带针叶林分布。 3.A项①位于北纬30.5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故A项错误。B项②位于落基 山地,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错误。C项③为密西西比河下游,主要的经济作物为棉花, 正确。D项④表示阿巴拉契亚山脉;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材料一中R河径流量及径流量季节变化统计表
河流
| 河口年平均 径流量(m3/s)
| 各季节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
| 冬(12-2月)
| 春(3-5月)
| 夏(6-8月)
| 秋(9-11月)
| R
| 19600
| 6
| 51
| 22
| 21
| (1)图中洲界线附近山脉的名称是?,简要分析该山脉起伏和缓的主要原因。(6分) (2)该区域沼泽分布广泛,试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3)图中R河以?汛为主,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4)试分析图中工业区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6分)
参考答案: (1)乌拉尔山(2分)。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2分),形成时间古老,长期受风化和侵蚀(2分)。 (2)地势低洼,地表排水不畅(2分);有春汛(凌汛),河水经常泛滥(2分);纬度高,气候寒冷,蒸发量小(2分);冻土层广泛分布,不利于地表水下渗(2分)。 (3)春(2分)?冬季气温低,积雪量大(2分);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形成春汛(2分)。 (4)煤炭、铁矿、铅锌矿等矿产资源丰富(2分);铁路交通便利(2分);国家政策扶持(2分)。
本题解析: (1)从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得到该图所示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北部,图中的洲分界线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该处的分界线附近有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故图中洲界线附近的山脉名称是乌拉尔山。山脉和缓的原因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从内力作用看乌拉尔山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山脉起伏和缓;从外力作用看,由于形成时间古老,长期受外力的风化和侵蚀,山脉起伏和缓。 (2)读图可知该地的沼泽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该地沼泽的形成原因与我国东北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原因相似。一是地势低洼,地表排水不畅;二是春季积雪融化,河流形成春汛;河流从南向北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易出现凌汛现象,河水经常泛滥,形成洼地积水;三是与气候相关,纬度高,气候寒冷,蒸发量小;四是因为纬度高,气温低,气候寒冷时间长,冻土层广泛分布不利于地表水下渗。 (3)从表中看,R河3~5月的径流量占了全年径流量的51%,故R河以春汛为主。其春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该地纬度较高,秋、冬、春三季的降水多以积雪形式保存在地面,春季温度升高,积雪大量融化,使河流水量突然增大,形成春汛。 (4)图中所示的工业区是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库兹巴斯工业区。从图中看该区煤炭、铁矿、铅锌矿资源丰富,有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过,铁路交通便利;该工业区是在原苏联积极开发西伯利亚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此这一工业区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的支持有着很大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