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图是“沿109°E、32°N~37°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


A、B、C、D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是
A. 黄土高原、渭河谷地、秦岭、汉水谷地
B. 内蒙古高原、黄河谷地、秦岭、河西走廊?
C. 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大别山、皖南地区
D. 黄土高原、渭河谷地、大巴山、四川盆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形。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地势分布判断图示C表示秦岭、B表示渭河谷地,A表示黄土高原;D表示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为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

1.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大多数地区出现逆城市化,促进了汽车工业发展有
D.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2.20 世纪 50 年代汽车产业转移至丙国,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
A.不利于当地产业结构提升?B . 不利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
C.有利于改善当地自然环境? D.利于缓解当地就业压力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1:甲地为美国,其钢铁、石化等工业发达,为汽年工业提高了原料条件,社会协作条件好。汽车工业发展与劳动力数量、矿产资源、城市化水平无关。
2:丙国是日本,发展汽车工业有利于日本产业结构的提升和国际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但对日本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
具体地区
| 年生产量(万吨)
| 可载人口量
|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长江中下游
| 88 600
| 22 000
| 395
|
青海、西藏
| 10 000
| 1 000
| 4
|
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山脉是:2.关于①、②两地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贺兰山
B.阴山
C.大巴山
D.秦岭
E.①地是草原,②地是森林
F.①地是半干旱地区,②地是半湿润地区
G.①地属于黄河流域,②地属于长江流域
H.①地是中温带,②地是暖温带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分析。
1.结合图示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省区轮廓判断①、②两地之间的山脉为秦岭。
2.①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谷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②位于秦
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地区。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l:自2008年4月l日起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正式生效,与原有的法律相比,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在法律层面将节约能源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材料2:我国常规能源调运方向示意图

(1)能源是制约国民经济的命脉,根据材料分析,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能源观念?(3分)
(2)依据材料,分析我国天然气进口的主要渠道及原因。(4分)
(3)读图分析A、B、C三条线路输送的主要能源是什么?(3分)
(4)简述C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l)①树立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观;②节约能源;③积极寻求新的能源替代品或积极开发新能源(言之有理即可)。
(2)①渠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②原因:两国天然气储量丰富,且出口量大,为我国陆上邻国,输送方便。(3)A:煤炭(答火电亦可),B:天然气,C:水电。
(4)可缓解广东省缺电的局面,平抑其过高的电价,有利于减轻其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同时还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本题解析:本题以我国能源调运为背景,考查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线路选择及调配的意义。明确我国能源短缺的原因,了解、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第(l)题,材料中涉及的能源观念是“开源节流”:“开源”即进口能源,寻找新能源;“节流”即节约能源。第(2)题,我国进口天然气的渠道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是我国的陆上邻国,距离近,不经过第三国,天然气供应相对稳定安全。第(3)题,根据能源输出地的位置判断。第(4)题,结合能源输出和输入区的社会环境即可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