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试题《区域地理》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11-10 19:36:1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资料一:见下图
 资料二: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资料三:西宁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曾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成为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 资料四:
 (1)根据资料一,图示区域积温由东向西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资料二,简述歌谣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3)西宁形成和发展成为城市的自然原因是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位于河谷、地形平坦 B.河流供水充足 C.政治中心 D.历史悠久 E.交通要道
| (4)根据资料四,青海省与同纬度的山东省相比,1990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率_______(大、小)。根据两省的现状,可以推断出青海省环境承载力较小,列举其主要影响因素。 (5)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参考答案: (1)逐渐降低,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 (2)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天气多变),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3)AB (4)大。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人类的文化水平(人类活动如工农业、城市化水平等) (5)优势:光照充足、水能丰富、矿产种类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独特、旅游资源丰富 不利因素:热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
本题解析:考查区域地理特征。 由于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所以积温数值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由于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昼夜温差大,天气多变。 城市的形成要受到地形、河流等自然原因的影响。 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人类的文化水平等有关。 综合分析经济区位。要从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0分)阅读“甘肃省地理简图”和材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新的能源发展计划,再加上风电成本的持续降低,已接近水电,这为我国风电发展带来了契机。甘肃省风能资源总储量为2.37亿千瓦,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省内部分山口地区。2006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了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它的风力发电机装可以达到两个三峡的规模。但酒泉地区位于甘肃电网末端,远离负荷中心,电网网架薄弱,因此风能资源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现有电网输配能力不足。 材料二?中国计划把在建的高速铁路网延伸到欧洲。根据计划,中亚线路将经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境,并经由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国,往东欧延伸,直达英国。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第二亚欧大陆桥,再到直通西欧的高速铁路,甘肃省一直是我国对外联系的重要交通要道。 材料三?甘肃省地理简图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甘肃省酒泉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区位因素(6分) (2)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简要分析甘肃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资源和能源的优势工业的发展。(4分) (3)甘肃酒泉是我国唯一能够进行载人的发射中心,是我国最重要的航天发射中心之一,试简述其作为航天发射中心的区位优势。(4分) (4)试说明当今甘肃省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6分)
参考答案:(1)(6分)有利:风能(力)资源丰富;(1分,限制性采分点) 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本降低;?交通便利,便于建设;?地广人稀,且不占用耕地。(任2点,2分) 不利:电网网架薄弱,电网输配能力不足;(1分,限制性采分点) 夏季风力相对较小;?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的影响;?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较远。(任2点,2分) (2)(4分)利用丰富的能源和有色金属矿产(以镍为主)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冶金工业);(1分)?可利用黄河上游的水能、石油以及风能、太阳能等能源产业和电力工业;(1分)?同时还可发展石油工业。(1分)?由于甘肃省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工业的过程中防治工业污染(生态环境破坏)。(1分) (3)(4分)气候为大陆性气候,晴天多,云量少;(2分,限制性采分点) 地势平坦开阔,人口稀少,视野开阔;?基地建设时间较长,基础设施完善。(任1点,2分) (4)(6分)西北部的沙漠与东南部的青藏高原阻碍了东西的联系,使甘肃成为通往东、西地区联系的交通要道;(2分)?位于几条重要铁路线(或位于青藏、兰新、陇海、包兰线)的交叉点,是我国通往新疆地区和青藏地区的重要通道(交通枢纽);(2分) 是我国通往(联系)西亚、欧洲的重要的路上通道。(2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风力发电场建设的区位条件。甘肃省酒泉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风能(力)资源丰富;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本降低;交通便利,便于建设;地广人稀,且不占用耕地。不利因素是电网网架薄弱,电网输配能力不足;夏季风力相对较小;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的影响;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较远。 (2)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该地应利用丰富的能源和有色金属矿产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可利用黄河上游的水能、石油以及风能、太阳能等能源产业和电力工业; 同时还可发展石油工业。由于甘肃省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工业的过程中防治工业污染。 (3)甘肃酒泉航天发射中心气候为大陆性气候,晴天多,云量少;地势平坦开阔,人口稀少,视野开阔;基地建设时间较长,基础设施完善。 (4)甘肃省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体现在:西北部的沙漠与东南部的青藏高原阻碍了东西的联系,使甘肃成为通往东、西地区联系的交通要道;位于几条重要铁路线的交叉点,是我国通往新疆地区和青藏地区的重要通道;是我国通往(联系)西亚、欧洲的重要的路上通道。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表是“香港、广州、兰州、乌鲁木齐和重庆五城市的气候资料表”,表五个城市中,表示兰州气候资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我国地形分布图,完成问题
 小题1:假如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代表的是山脉,则属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是(?)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⑥⑦⑧ D.②③⑥
|
小题2:我国四大高原中,哪一项没有涂上“阴影”(?)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小题3:我国四大盆地中,哪一项没有标明“数字”(?)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达木盆地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形。
小题1:图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①—太行山②—巫山③—雪峰山⑤;
小题1:我国四大高原包括青藏高原⑨、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⑩和黄土高原⑥;图示⑥还没有涂阴影。
小题1:我国的四大盆地包括塔里木盆地⑿、准噶尔盆地⒀、四川盆地⑾和柴达木盆地,图示柴达木盆地还没有标明数字。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国家
| 每个雇员年产 值(千美元)
| 日工资 (美元)
| 年工资/ 年产值(‰)
|
美国
| 105
| 60
| 208.6
|
德国
| 87
| 45
| 188.8
|
英国
| 50
| 36
| 262.8
|
中国
| 29
| 1.5
| 18.9
|
菲律宾
| 23
| 5
| 79.4
|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1分)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3分)
(3)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和地理环境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何启示?(6分)
参考答案:(1)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
(2)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年工资/年产值最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
靠近原料产地;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内部交易成本低)
(3)对美国产业发展的影响:促进了美国产业升级;促进了美国产业布局调整;促进美国的企业在全球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了许多跨国公司;推动美国经济的全球化步伐。对中国的启示: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改变我国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人口转移。(1)比较年工资和年产值比值的大小,比值越小越有利;(2)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关键在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而且这些年的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等; (3)可从对区域产业结构、产业分工与合作等方面分析对美国的影响。三轮产业转移都是从发达国家或地区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移出地在产值链中处于有利位置获取了大部分收益因而我们国家也要加大科技投入改变这种不利局面。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