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材料3:我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我国粮食生产规划中将商品粮基地分为四类:南方高产区、黄淮海平原区、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根据材料1判断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商品粮基地。(4分)
(2)依据材料2分析说明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3分)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可持续发展有何意义。(2分)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的实施,甲要保持全国商品粮供应基地的地位,今后的发展途径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南方高产区(4分)
(2)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需求量都增加。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增加;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食物结构改善,人均粮食需求量增加。(3分)
(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西部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地区优势。(2分)
(4)①发展农业科技,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产;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③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3分)
本题解析:
(1)读材料一表格数值,甲地耕地面积广,人口少,商品率高,是地广人稀的东北低产区。乙耕地面积小,人口少,商品率低,是西北干旱区。丙地耕地较少,人口较多 ,商品率最低,是黄淮平原区。丁地人口最多,商品率高,是南方高产区。
(2)读材料二表格数值判断,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是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需求量都增加。我国人口总数增加,粮食总消费量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食物结构改善,人均粮食需求量增加。所以总消费量和人均需求量都增加。
(3)我国西部地区降水少,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措施,中粮西运,可为西部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有利于缓解西部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地区优势。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的实施,甲地可开垦荒地已经不多,要保证商品粮的地位,只有发展农业科技,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分布的农业带是
[? ]
A.乳畜带
B.小麦带
C.玉米带
D.棉花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多为水田,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程度高
B.温带季风气候,优越的水热条件,使其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至三熟
C.长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甜菜、棉花
D.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发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长三角地区人口稠密,故农业生产以劳动力生产为主,机械化水平低,A错误。长三角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B错误。长三角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等,甜菜为北方地区的农作物,C错误。所以选择D。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甲岛是太平洋中部的一个火山岛,经济以农业为主,甘蔗制糖业是该岛最主要的支柱工业。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

(1)比较N、S两城市冬半年降水量的大小,并分析原因。(4分)
(2)简要分析该岛甘蔗种植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的自然原因。(2分)
(3)说出甘蔗制糖业布局的主导因素。(1分)
2008年该岛甘蔗每公顷产量为45.89吨,我国为71.23吨。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计划利用我国甘蔗的种植技术和甲岛所在国政府合作,在甲岛投资种植甘蔗。
(4)分析我国部分企业计划在甲岛投资甘蔗种植的主要原因。(5分)
2010年,我国需要进口177万吨食糖,预计将逐年增加。
(5)分析我国蔗糖进口量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S市大于N市(1分)。
原因:该岛位于南半球,冬半年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1分),S市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地带(1分),N市位于背风地带(1分)。
(2)西部地区光照强(1分),降水量适中(1分)。
(3)原料(1分)。
(4)我国有资金和农业技术优势(1分);
甲岛地处热带,光热充足(1分),土壤肥沃(1分),甘蔗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
甲岛甘蔗需求量大,市场广阔(1分);
甲岛所在国政策支持(1分)。
(5)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使蔗糖需求量日益增大(1分);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使甘蔗种植面积减少,蔗糖产量减少(1分)。
本题解析:
(1)根据纬度判断,该岛位于南半球,冬半年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S市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地带,多地形雨。N市位于背风地带,降水少。所以冬半年降水量S市大于N市。
(2)甘蔗生长对气候有一定要求,气候干燥冷凉,阳光充足,甘蔗成熟早,糖分高,蔗汁纯度最高。气温较高,水分充足,对成熟不利,蔗糖分和纯度较低。西部地区光照强,降水量适中,更适宜甘蔗生长。
(3)甘蔗制糖业要靠近原料产地,是原料指向型工业,主导因素是原料。
(4)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读图,根据纬度判断,甲岛地处热带,光热充足,土壤肥沃,甘蔗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由材料知,甘蔗生产是甲岛的支柱产业,对甘蔗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我国与甲岛所在国政府合作,有政策支持。我国有资金和农业技术优势
(5)我国人口总量增长,经济发展使蔗糖需求量日益增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使甘蔗种植面积减少,蔗糖产量减少。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5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图11为某市服装产业集聚地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完成29~30题。

小题1:在服装产业集聚地内的各类工业的配置,考虑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环境因素
C.工业联系
D.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