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11-10 20:15:0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1、多选题 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2.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F.旱涝灾害增多 G.某些物种灭绝 H.土壤肥力下降
参考答案:1. AC 2. A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二氧 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则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故选AC。 2.全球气候变化改变了原有的干湿状况,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事件增加,从而影响粮食生产,故选AB。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全球变暖产生的危害。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结合图5中信息可以判断,受温室效应影响粮食产量有所增大的国家是(?) A.巴西 B.埃及 C.南非 D.俄罗斯
| 小题2: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原理是二氧化碳增多,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B.全球各地均升温,但升温幅度不同 C.温室效应主要与矿物燃料燃烧和植被破坏有关 D.海平面上升对我国的影响比小岛国家影响大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直接根据图示“作物栽培带向北移动地域”判断,俄罗斯的作物栽培带扩大最为明显。 小题2: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加强,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A错误;受温室效应影响,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均有升高,但不能表明是全球所有地区,B错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大面积的毁林,C项正确;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导致了一些小岛国家的“灭顶之灾”,故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提取有效信息,并能结合全球变暖的原因、基本原理、危害等内容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属于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是 [? ] A、全球变暖、噪声污染 B、海洋污染、生态破坏 C、酸雨危害、臭氧层的破坏 D、电磁污染、白色污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长江流域矿产资源分布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所示主要矿产资源及其产地,叙述正确的是 A.a处是重庆,因盛产铁矿而闻名全国 B.b处为湖南的锡矿山,锑储量及产量巨大 C.c 处为江西的大冶,盛产铜 D.d 处为贵州的铜仁,盛产镍
|
小题2:以下关于我国的有色金属资源及有色冶金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有色金属资源集中分布在南方、北方两大产区
B.湖南、山东、广东被誉为我国有色金属之乡
C.长江沿线有充足的水源供应,所以有色冶金工业多沿江分布
D.有色冶金工业多数分布在资源和能源配套较好的地方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矿产资源。
小题1:A项a表示攀枝花铁矿和钒钛矿;错误。C项大冶为湖北省的铁矿基地;错误。D项d处为江西的大余钨矿;错误。故选B项。
小题2:有色金属冶炼为动力指向型工业,能源和资源是影响有色金属冶金工业的主要因素。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A.X射线
B.Y射线
C.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D.耀斑的强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