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读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
1.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该区域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原因可能是
①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③劳动力缺乏?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
⑤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2.1985年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是3.近年来,本地区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
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
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
④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E.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
F.生态环境变化和缓
G.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H.工业稳步增长
I.①②③
G.②③④
①③④
①②④
参考答案:1. D
2. C
3. D
本题解析:考查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我国东南沿海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改革开放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加之矿产资源贫乏,所以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
2.从图中可以看出,1985年开始的10年间,随着工业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3.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年以来,本地区调整了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产业,同时加大了环保投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表示意2005~2007年我国主要高耗能产品出口额、能源消耗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量。完成1~2题。

1.与2005年相比,2007年我国主要高耗能出口产品的单位产值
[? ]
A.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
B.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均上升
C.能源消耗量上升,污染物排放量减少
D.能源消耗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上升
2.碳排放主要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碳排放转移是指高碳排放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高耗能产品出口额越大,碳排放
[? ]
A.转出越多?
B.转入越多
C.转入越少?
D.转出越少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
A.0.15μm~4m
B.0.4μm~0.76μm
C.0.15μm~0.4μm
D.0.76μm~4μm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波长。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太阳辐射根据波长可以分为紫外线区,红外线区和可见光区。波长小于0.4μm属于紫外线区,0.4μm~0.76μm属于可见光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 ℃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产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变暖对粮食安全有利的世界大国为2.根据图示内容可以判读出气候变暖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关系为
①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增加
②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减少
③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低纬度粮食产量减少
④气候变暖会使南半球的国家粮食产量增加
A.巴西
B.澳大利亚
C.印度
D.俄罗斯
E.①③
F.①④
G.②③
H.②④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内容和四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判断出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俄罗斯的粮食增产。
2.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出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增加,使北半球低纬度和南半球的国家粮食产量减少。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全球变暖的原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其他方面的影响等。全球变暖的原因是“温室效应”,而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方式到达地面,起保温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
5、多选题 读浙江省富阳市1955 ~201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富阳市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给其带来的影响有
[?]
A.农作物病虫害可能增加?
B.冬季居民用电量可能增加
C.植物开花期可能提前?
D.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