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A.金沙江段 B.川江段 C.荆江段 D.扬子江段 |
参考答案:小题1:C小题2:C小题3: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我国“十五”期间国家四大重点工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上述工程中,跨度最大(最长)的是?工程。(1分)
(2)建青藏铁路可能遇到的最不利因素是(?)(2分)
A.地形起伏大
B.空气稀薄
C.低温、冻土
D.沙漠广布
(3)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2分)
(4)说明输电线路北线工程的电力输出地?,目标地是?地区;中线工程水电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5)说明输电线路南线工程对云、贵两省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3分)
(6)与东线工程相比,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利弊(从工程量、水质方面分析)。(4分)
(7)专家分析,长江丰水季与北方需水季存在很大矛盾,你认为有那些措施解决这个矛盾?(1分)
参考答案:
(1)西气东输
(2)C
(3)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4)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京津唐地区?水电丰富:径流量大;落差大
(5)经济意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意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东西部差异,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环境意义: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水土保持
(6)工程量中线比东线大;水质中线比东线优
(7)修建水库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南水北调等。其中西气东输的线路最长。
(2)本题考查青藏铁路的区位因素分析。从自然条件分析,建设中最大的障碍是克服低温、冻土的影响。
(3)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电能,天然气都是清洁能源。
(4)西电东送有三条线路,北线是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输往华北地区。中线是三峡的水电输往长三角地区。
(5)西电东送南线是西南地区的水电输往珠江三角洲地区,对西南地区的影响是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
(6)南水北调有三条线路,其中东线利用现有的经杭大运河作为输水渠道,工程量小,但长三角地区水质较差。中线是取丹江口水库的水源,新修输水渠道,工程量大,但建成后,水可以自流。
(7)北方是冬季缺水,南方是夏季水资源丰富,冬季水资源贫乏,通过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1985~2008年渔获年产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四幅图能正确表示我国海洋渔获组成比例变化的是?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年来我国海洋渔获量持续增加
B.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产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小
C.2000年我国海洋渔获量达1550万吨
D.海水养殖较上一个五年增长幅度最大的是2005年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国家川气东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07年8月31日上午在京举行,曾培炎副总理于8月31日下午宣布工程全线开工建设。川气东输工程横跨东、中、西部八个省市,干线管道全长1700千米,是继西气东输工程后的又一项举世瞩目的宏大工程。它的建设,标志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能源结构调整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材料2: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矿物能源,图甲所表示的是五个省级行政区这三种能源矿产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比例,图乙所表示的是某种能源矿产在全国的开采状况。
(1)写出A、B、C分别代表的能源矿产名称和图乙所表示的能源矿产的名称。
(2)省级行政区③所处的地形区是________,这一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简述这一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3)近年来在省区③建立了一批炼铝企业,分析建设炼铝企业的主要原因。
(4)省区①内有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简述该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区位条件。
(5)近年来国家修建了从省区②将能源外运的大型工程,这一工程的名称是____,简述建设这一工程的意义。
参考答案:(l)A:天然气,B:石油,C:煤炭;图乙:石油。(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目.多暴雨;黄土由较细的粉砂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植被稀少,地表缺乏保护。
(3)省区③是山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并通过坑口电站将煤炭资源转变为电力资源;炼铝工业是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大量的电力;本地区还有较为丰富的铝土矿。
(4)该地为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雨热同期;该省有大面积的平原,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作业;平原上遍布肥沃的黑土;人均耕地面积大。
(5)“西气东输”工程对输出地区来讲:①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②促使中西部地区加快天然气的综合利用;③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输人区来讲:①缓解了部分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②将有效改善当地的大气环境;③可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
本题解析:本题结合时事热点考查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及其意义。从图甲信息判断,A为天然气,B为石油,C为煤炭,图乙中能源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及山东,可判断为石油。省区②为新疆。西气东输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经济、环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理事象的百分比统计图。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若该统计图为我国某省(市)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a表示第一产业,b表示第二产业,c表示第三产业。结合所学知识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下列与此结构最相符的省(市)是? ( )
A.天津市
B.江苏省
C.海南省
D.山西省
小题2:近年来,重庆采取多项措施,环境质量大为改观,并于2010年当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若统计图为重庆市“主城区污染物排放比例变化图”,a表示可吸入颗粒物,b表示氮氧化物,c表示二氧化硫。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图中污染物比例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 )
①能源结构的调整 ? ②私家小轿车的迅猛发展 ? ③城市森林覆盖率提高
④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⑤重化工业迁出主城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较小,但逐渐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也较大,但是减小较快,2010年已低于第二产业。根据所给选择项,最可能是海南省。
小题2:城市森林覆盖率提高,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减少。近地面如果有逆温现象,抑制了空气的对流运动,使污染物不易扩散,可吸入颗粒物会增多。能源结构调整和重化工业迁出主城区,使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减少。私家小轿车的迅猛发展,使氮氧化物浓度增加。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等值线图》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