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二)
A.GIS技术 B.GPS技术 C.RS技术 D.实地考察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可通过图中所示区域以及河流、沼泽、纬度等信息,确定开垦该平原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改造此限制性因素是为开发该平原而实施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
小题2:本题考查遥感技术的应用。若要及时获取湿地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的途径是使用RS技术。
小题3:引导学生对题中提到的停止开发进行反思,图示P平原今后的农业发展方向应该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点评:近年来,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并且与森林保护相提并论,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大热点。本题以我国三江平原的治理、开发和保护为背景,考查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对湿地开发的保护)之间关系的认识。本题难度中等,根据此题经度是130°、135°,纬度是45°、50°。可以确定这是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解答本题学生还需明确:图中显示沼泽多,所以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排水,疏干沼泽。纬度是45°、50°,纬度高地区,热量条件不足,所以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热量条件。沼泽多,三江平原开垦湿地,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上开垦荒地是退耕还湿政策,其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资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A.汽车零配件生产
B.节能环保业
C.服装鞋帽生产
D.高端装备制造业
小题2: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早年因为工资水平低,珠三角地区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当时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工资水平也随之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再具有优势,所以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服装鞋帽生产(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故选C。
小题2: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工资水平相对不高,发展衰退性产业有比较优势。所以产生的正效应是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是高新技术产业,C错;随着接受产业转移,就会加快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占用耕地;A错;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是正效应。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宝岛”台湾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甲、乙二图中的箭头表示我国东南海域冬夏海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为夏季海流示意图
B.图中洋流都属于风海流
C.海峡区海水盐度乙季节高于甲季节
D.海峡区冬夏流向变化是由密度差异引起
小题2: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福建省的有利区位条件有
A.北承长三角,南连珠三角,东与台湾岛相望
B.地处南海之滨.海运便利
C.在东部沿海省区中经济竞争力强
D.水、热、土配合好,农业发达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台湾。
小题1:首先甲乙两图靠近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洋流流向在冬夏有变化,冬季受西北风影响,近海吹离岸风,近海表层海水被吹向大洋,近海海底下的冷海水上升补偿,形成由高纬流向低纬的寒流,类似秘鲁寒流受东南信风影响。所以甲图是冬季,A不选。图中台湾以东的洋流无论甲乙两图都是自南向北流,显然不是风海流。故B项错误;海峡区乙季节受暖流影响,蒸发旺盛,盐度增高。甲季节受寒流影响,蒸发减弱,盐度降低。故C“海峡区海水盐度乙季节高于甲季节”的选项正确。而D项海峡区冬夏流向变化是由盛行风差异引起,故D项错误。故选C。
小题2:广东最北的南澳岛与台湾最南的鹅銮鼻的连线为东海与南海的界线,所以福建临东海,故排除B。福建的有利条件为地理位置的优越即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气受热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