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区域地理》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5-22 10:19:45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1)图9中右江的流向为?? ??,判断的依据是???。 (2)广西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10。据图10描述广西 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
参考答案:(1)自西北向东南;右江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2)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 降水量东多西少(降水量分布不均);西部坡度大(西部地势高),地表水难以保存;西部地表土层较薄,难以保持水分;西部有石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漏。(以上任答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①、②、③为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据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界线①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①界线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①线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C.①线以南一月平均温大于0℃ D.①线以南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 小题2:关于界线②、③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为内外流域界线,③为森林与草场界线 B.②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③为第二、三级阶梯(地形)界线 C.②为森林土与非森林土界线,③为东、中部经济带界线 D.②为400毫米年降水量界线,③为农牧业界线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小题1:界线①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降水多在800mm以上,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 小题2:界线②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界线③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我国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陕北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左图)及自然状态下年降水量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右图)。
 材料二? 1990~2010年陕北地区耕地面积变化及其在耕地总面积中的比例。
类型变化
| 1990~2000年
| 2000~2010年
| 面积/㎞?
| 比例/%
| 面积/㎞?
| 比例/%
| 耕地?林地
| -16.21
| -0.06
| -2405.03
| -8.45
| 耕地?草地
| 317.01
| 1.22
| -9935.03
| -34.90
| 耕地?水域
| 4.05
| 0.01
| 118.97
| 0.42
| 耕地?城乡工矿居民地
| -28.79
| -0.10
| -225.14
| -0.97
| 耕地?未利用土地
| -3.11
| -0.01
| 172.01
| 0.60
| 耕地增减合计
| 272.94
| 0.97
| -12274.22
| -43.11
| 注:面积和比例数值为正,表示耕地净增加;数值为负,表示耕地净减少。 (1)简述陕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特点。(4分) (2)从降水的角度,判断陕北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6分) (3)简析陕北地区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耕地总面积的变化特点及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年降水量多集中在350mm至600mm之间;南多北少。(4分) (2)水土流失(2分) 年降水量多少影响土壤侵蚀强度,年降水量在350~550mm之间土壤侵蚀强度大; 陕北地区大部分地方年降水量在350~550mm之间。(4分) (3)1990~2000年耕地总面积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毁草开荒;(4分) 2000~2010年耕地总面积大面积减少,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以及城乡工矿居民地占用耕地。(4分)
本题解析: (1)可以根据年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和延伸方向来分析其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特点。从数值看年降水量多集中在350mm至600mm之间;年等降水量线总体按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其更替规律是南多北少。 (2)首先要明白生态问题是指哪些问题,其次要根据题意把判断的依据说清楚。从自然状态下年降水量与土壤侵蚀关系图中发现, 年降水量多少影响土壤侵蚀强度,年降水量在350~550mm之间土壤侵蚀强度大。从陕北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上看,陕北地区大部分地方年降水量在350~550mm之间。说明土壤侵蚀严重,所以从降水的角度判断,陕北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3)从表中最下面一栏耕地增减合计可以分析两个时间段耕地总面积是增加还是减少,从其他各栏看耕地面积的具体变化,注意表下备注。1990~2000年耕地增减合计为272.94,面积和比例数值为正,说明耕地总面积有所增加。“耕地?草地”一栏耕地增加最多,所以主要原因是毁草开荒;? 2000~2010年耕地增减合计为-12274.22,面积和比例数值为负且很大,说明耕地总面积大面积减少,“耕地?林地、耕地?草地、耕地 城乡工矿居民地”耕地面积变化为负值,说明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还草以及城乡工矿居民地占用耕地。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出现了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趋势,近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读“日本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率图”,回答1—2题。
 1、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地区和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是 [? ]
A、北美、欧洲 B、北美、亚洲 C、欧洲、亚洲 D、亚洲、其他地区 2、近年来中国吸收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有 ? ①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 ②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 ③市场潜力巨大 ④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过M点(128°E、48°N)沿经线和纬线所做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①、②两地处于同一山脉,则该山脉可能是2.M地所在省区3.关于M 地附近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兴安岭 B.阴山 C.小兴安岭 D.长白山 E.重工业和农业发达 F.农、牧过渡地带,土地退化严重 G.草原面积广阔 H.畜牧业发达 I.人口稠密,劳动力数量多 G.流量小,含沙量大 流量大,结冰期长 流量小,汛期只出现在夏季 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
参考答案:1. C 2. A 3.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若①、②两地处于同一山脉,结合M点的经纬度,可知该山位于M点东北方向,四个选项中山脉只有C项小兴安岭符合条件。 2.根据M点的经纬度可知M地所在省区为黑龙江省,重工业和农业都发达,森林面积大,土地退化不严重,林业和种植业发达,地广人稀,劳动力数量不足。 3.M地附近河流为嫩江,流量较大、含沙量小、结冰期长,有春夏两个汛期、水位季节变化大。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重点考查地形和水文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