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目前青藏铁路已正式开通运营,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长途交通运输方式引入西藏,为西藏提供全天候、大运量的通道,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西藏对外交通联系的条件,西藏又一次成为“眼球”的焦点。请根据“青藏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玲玲的父母七月从上海到西藏拉萨旅游,请你给他们一些温馨的提示?
(2)玲玲的父母在图一中A城品尝了独特、美味的由高原特有农作物?酿制的美酒,藏民告诉他们,西藏虽然气温低,但这里的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请你为玲玲的父母解答困惑?
(3)在图示铁路建设过程中,一些平坦的高原面上修建如图二所示的模拟自然山坡工程,你认为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1)高原缺氧环境,进藏前一定要休息好,可准备好氧气袋;高原空气稀薄,紫外线强,需准备防晒物品;西藏昼夜温差大,建议加带衣服;西藏生态环境脆弱,请保护自然环境;尊重当地宗教和习俗。
(2)青稞?空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光照强,光合作用强;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呼吸作用弱,这样养分元素积累较多,产量较高。
(3)主要是为了便于野生动物的活动与迁徙。
(共6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1)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和人文环境特征:少数民族聚居,宗教文化浓郁;(2)A为拉萨,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青藏高原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于河谷地带,由于青藏高原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故利用养分的积累;(3)图示反映铁路建设过程中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为野生动物的迁移留有通道。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下列图和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

材料二? 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
地点
| 海拔高度 (米)
| 1月均温 (℃)
| 7月均温 (℃)
| 1月降水量 (mm)
| 7月降水量 (mm)
| 年降水量 (mm)
| 年日照时数 (小时)
|
R
| 201
| 2.6
| 20.7
| 54.1
| 60.6
| 824.5
| 1975.3
|
Q
| 1111
| -8.4
| 23.3
| 1.2
| 42.2
| 193.7
| 2975.7
|
(1)每年初冬和早春,黄河在P河段会发生_________现象, 容易产生决堤泛滥。简述P河段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法国R地一月份均温比宁夏Q地高的主要原因。
(3)与法国葡萄园相比,请说出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
(4)如果大量利用丰富的黄河水资源在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120万亩葡萄生产,应当避免可能对本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凌汛?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2)①R地海拔较低;②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③R地处沿海,P地处内陆。
(3)有利条件:①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②冬天气温低,病虫害少③劳动力丰富廉价
(4)对本地区的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
本题解析:该题通过中国和法国的农业比较综合考查了农业发展影响的因素及其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等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3题。

1、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2、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
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所占比重将上升的是①劳动密集型工业②资金密集型工业③技术密集型工业④资源密集型工业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1、C
2、B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回答:(10分)

(1)“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轮南油气田,东到B表示的? 市
(2)“西气东输”工程使西部地区的?优势与东部地区的?、?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每空1分)
(3)简要分析“西气东输”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上海市(2)资源 资金 技术(3)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1)西气东输的起止点为轮南到上海。(2)西气东输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输送往东部,而把东部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向西部输送。(3)西气东输的原因主要从我国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天然气资源的优势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