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城市与地理环境》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A.a交通通达度 b土地价格 c夏季平均气温 d常居人口密度 B.a夏季平均气温 b交通通达度c常居人口密度d土地价格 C.a土地价格 b常居人口密度 c交通通达度 d夏季平均气温 D.a常居人口密度 b夏季平均气温 c土地价格 d交通通达度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轮胎企业竞相进入中国,主要是中国经济增长快,对轮胎的市场需求量大,B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与发达 国家相比没有优势,A错。劳动力、土地、交通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区位因素,C、D错。
小题2:一个城市的气温在中心和郊区虽然有差异,但不会太大,所以图中最平缓的线a是夏季平均气温。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最高,在十字路口处能出现一些交通次高峰,所以在距市中心2KM处出现一次高值的曲线b是交通通达度。市中心因地价太高,常住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所以数值先升高后降低的曲线c是常居人口密度。城市土地价格的变化规律是从中心向外递减,所以d是土地价格。选项B对。A、C、D错。
小题3:加强城市功能分区和道路合理规划,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减少污染气体产生,A合理。留出城市通风廊道,其走向为东北—西南,我国冬夏季风是西北风和东南风,街道方向不利于污染气体扩散,B错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也可以减少污染程度 ,C合理。加强技术改造如除尘和废气回收,也能减轻大气环境污染,D合理。所以不利于缓解污染的措施是B。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若大气降水为100%,以前渗入地下某地区的地下水和转化为该地区的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随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渗入地下与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水量分别占降水的32%和43%。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区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
[? ]
A.气候异常,降水量显著增加
B.该地区开挖数条人工河道
C.社会经济发展加大了对地下水的开采
D.绿地面积减少,建筑用地增加
2、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
A.地区内空气湿度减少
B.地区内蒸腾量减少
C.地区内发生洪水的频率减少
D.地区内的地下水位下降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城乡人口比例示意图”(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1万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
B、该地区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较大比重
C、该地区城市化水平高
D、该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6分)据图(下左图为青海省城镇城市化综合水平分布图,由第一级至第五级城镇等级规模依次降低;下右图为甲地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青海省城镇城市化综合水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城市化综合水平明显高于周围地区的原因。
(12分)
(2)分析甲地A河流与B河流水文特征的不同点及原因。(8分)
(3)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建设兰州―西宁经济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其实,之前曾有专家提出要构建兰西格经济区(兰州—西宁—格尔木经济区),但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这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在地区差距上都不可行。请说出不可行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共12分)东多西少,北多南少。(4分)?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盆地地形,热量条件较好,水源较丰富,绿州农业基础好。(8分)
(2)(共8分) A河流流量更大,水能更丰富。(4分)?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山岳冰川(2分),南部山地较北部更高,冰雪融水更丰富。(2分)
(3)(共6分)一是兰州、西宁是甘肃、青海的省会城市,格尔木是副地级市(人口也较少)。二是兰州、西宁相距较近,格尔木距离西宁距离太长。三是格尔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但矿产资源丰富,单独构建格尔木循环经济区既可以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又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中信息,可知青海省城镇城市化综合水平东多西少,北多南少;根据材料二,可知甲地为格尔木,该地区交通便利(青藏铁路经过),矿产资源丰富(食盐、钾盐、石油、天然气等),盆地地形(通过等高线可以判断出),热量条件较好,水源较丰富,绿州农业基础好,所以该地区城市化综合水平明显高于周围地区。
(2)A和B两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都是来自山岳冰川,南部山地较北部更高,冰雪融水更丰富,所以甲地A河流比B河流流量更大,水能更丰富。
(3)根据材料可知,格尔木是副地级市,人口也较少,兰州、西宁市甘肃、青海的省会城市,而是兰州、西宁相距较近,格尔木距离西宁距离太长,构建兰西格经济区不可行,格尔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但矿产资源丰富,单独构建格尔木循环经济区既可以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又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的圈层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