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是一组世界某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2.甲地与乙地气候相比
A.土壤、水源
B.风向、地势
C.光热、降水
D.地形、河流
E.甲地温差大
F.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大
G.乙地降水量大
H.乙地最热时间比甲地早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甲位于欧洲西部,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热条件差;乙位于中亚,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少雨,水源缺乏。选择C项。
2.甲是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均匀;乙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大。正确的是D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完成问题。
1.图示地区工商业发达的原因是2.B地区地理环境的特点是3.图示地区所临海洋是
A.纬度较低,热量丰富
B.紧靠海洋,用水方便
C.农业发达,粮食充足
D.海陆交通十分方便
E.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
F.年降水量在1 000mm以下
G.水田集中连片
H.温暖时期较长
I.黄海与渤海
G.东海
黄海与东海
南海
参考答案:1. D
2. D
3. C
本题解析:1.图示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陆上交通和海上运输非常便利,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B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温暖期较长;年降水量在1 000mm以上;长江以南低山丘陵地区较多,水田被分割开来,无法集中连片;
3.因为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所以图示地区所临海洋为黄海与东海。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示意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问题。
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 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E.①③
F.②③
G.①④
H.②④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农业生产。
1.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大体位于长城沿线,降水较少,生态较为脆弱,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在该区过垦会导致荒漠化。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2.保护农牧业交错带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并且将其发展成为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为“某县城和火车站间公路规划方案图”。其中,方案①是AB线;方案②是AC—CD—BD线;方案③是AB线,另设支线ED和FC;方案④是AB、AC、AD线。据此,回答问题。
1.能保证B、C、D三地与火车站交通最为快捷的方案是:2.综合考虑四种方案的利弊,最佳方案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交通线走向的因素。
1.根据题目要求“保证三地与火车站间交通最快”,因而只考虑三地到达火车站的线路长度即可,结合图示可知只有方案④满足要求。
2.方案①虽然线路最短,成本最低,但是经过的居民点少,不便于联系和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故不可取;方案②虽然把所有的居民点都联系起来了,但是线路过长,投资高,占地多,也不可取;方案④虽然保证了三地到达火车站都最近,但是线路较长,且C和D、C和B、D和B联系不便。综合可知方案③最为合理。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是立体农业、灌溉农业、茶叶园艺农业、热带作物种植业的主要制约条件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①立体农业②灌溉农业③茶叶园艺农业④热带作物种植业
B.①热带作物种植业②茶叶园艺农业③灌溉农业④立体农业
C.①茶叶园艺农业②立体农业③灌溉农业④热带作物种植业
D.①灌溉农业②热带作物种植业③立体农业④茶叶园艺农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影响立体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为地形;影响灌溉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为水源;影响茶叶园艺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为土壤;影响热带作物种植业的主导因素为气候。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区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影响材料中反映的农业生产类型的主导区位因素即可判断,注意把握材料中各个农业生产类型的基本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