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A.瀑布 B.洪积扇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河流a、b、c三处分别对应的是河流出山口、河流中游、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因此,对应的外力依次是流水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小题2】C处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受堆积作用影响,形成的地貌最有可能是三角洲平原。
考点:本题组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 
A.大峡谷
B.陡崖
C.河口三角洲
D.U型冰川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大峡谷为流水侵蚀地貌;陡崖为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河口三角洲为流水沉积地貌;U型冰川谷为冰川侵蚀地貌。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白帝城是长江三峡的著名景观之一。“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完成1~2题:
1.诗句所描绘的壮观景色,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
A.搬运作用?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风化作用 
2.长江下游两岸开阔平坦,正所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成因是? 
[? ]
A.风力沉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富士山顶部岩石的形成过程与图中地质作用对应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富士山是日本的一座活火山,山顶岩石属于岩浆岩,故富士山顶部岩石的形成过程应与图中①地质作用相对应。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的判读。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表示物质运动模式,据此完成5—7题。
【小题1】若上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人类影响较大的及由大气环流参与的环节分(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小题2】若此图表示白天的海陆环流,则正确的叙述是        (   )
A.丙处为陆地,丁处为海洋
B.甲处为低气压,乙处为高气压
C.丙处为低气压,丁处为高气压
D.丙处为高温,丁处为低温
【小题3】若此图表示中部纬度大气环流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丙地纬度较高
B.丙地不可能受①影响
C.丙地多对汽雨
D.丁地多锋面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水循环。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人类施加影响较大的环节为地表径流。图中①为地表径流,由大气环流参与的环节是③水汽输送。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陆地比热容小,白天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气温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所以丁为陆地,气压低,气温高;丙为海洋,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气压和高空气压相反,甲为低压,乙为高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中纬度大气环流为30°-60°之间,图中丙位30°附近下沉气流影响形成的副热带高压,降水少,丁为60°附近受冷暖气团相遇影响形成的极锋,气流上升,多锋面雨。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宇宙探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