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组合正确的是
A.风化作用——冰川“U”形谷
B.侵蚀作用——庐山
C.搬运作用——沙丘、戈壁
D.沉积作用——河口三角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的结果使坚硬的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状风化物。而冰川“U”形谷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江西庐山是内力作用,而非侵蚀作用形成。搬运作用只是一个过渡环节,沙丘和戈壁对应风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河口三角洲是由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1—2题。

1、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位于
[?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2、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 ]
A.陆地区域边界
B.板块生长边界
C.海洋区域边界
D.板块消亡边界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流域汇流过程是指流域内各种成份的径流汇集到溪沟、河谷,直流到流域出口的过程。完成下题.
1.图4示意暴雨中心位置对流域汇流的影响。SMD表示暴雨中心发生在上、中、下游区域或均匀分布时汇流过程。若暴雨中心发生在上游区域时,正确的是2.图5示意流域形状对流域汇流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流域形状会产生不同的汇流过程。流域形状甲、乙、丙分别对应汇流过程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甲-①乙一②丙-③
F.甲-①乙一③丙- ②
G.甲-③乙一②丙-①
H.甲-③乙一①丙-②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1.暴雨中心如果在流域支流及上游区域,则由于森林植被对雨水的截流、地表水下渗等过程,进入干流的时间延缓,流量减少。上游洪涝灾害较突出,中下游干流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程度减小和时间延缓;若暴雨中心直接在干流区域,则洪涝灾害对中下游区域影响大,且形成灾害时间快。
2.流域内的支流越多,流域就越稳定;流域内流程越短,最大量的时间就越提前,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2.关于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①为暖流 ②为寒流
B.①向北流 ②向南流
C.①为补偿流 ②为风海流
D.受①洋流影响,①处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E.甲处气候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洋流
F.受洋流①影响,甲处气候类型呈狭长状分布
G.洋流②对乙处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H.受洋流②影响,乙处气候冬暖夏凉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洋流。
1.根据该大陆轮廓判断为南美洲南部,故①表示秘录寒流,自南向北流,为补偿流;②表示巴西暖流,自北向南流,为补偿流;B项正确。注意D项秘鲁渔场的位置不恰当
2.A项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决定因素是由于位于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错误。B项,甲处气候呈狭长分布主要是受地形影响;错误。C项②表示暖流影响,故对乙处气候增温增湿;正确。同理D项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图中阴影表示某地理事物的全球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理事物是指2.近几十年来,引起该地理事物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苔原
B.臭氧空洞
C.冰川
D.煤田
E.全球气候变暖
F.大量排放氟氯烃
G.极地科考活动
H.地壳运动频繁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看该地理事物分布在南北极附近和亚洲、南美洲等地的高山地区,故该地理事物表示的是冰川分布。从小题2近几十年来,引起该地理事物面积减少进一步确认冰川,如果是臭氧空洞的话,面积应该不是缩小,而是扩大。
2.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故冰川面积变小;大量排放氟氯烃,破坏臭氧层,会使南极附近臭氧层空洞面积扩大;极地科考参与人员少,不会引起冰川面积减少;地壳运动一般也不会导致冰川面积减少。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