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8分)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

(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1分)
(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1分)
(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 2010年 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年到?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2分)
(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O~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953年:?。(2分)
1982年:?。(2分)
参考答案:
(1)1
(2)2010
(3)1986;1990?
(4)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982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1)从图示底部0—4岁的人口比重从7%降低6%;
(2)计算2000年的老龄人口比重低于7%,说明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表明进入老龄化。(3)按照时间计算即可;
(4)结合图示1953年的0—4岁人口比重较5—9岁人口比重高,说明人口出生率上升;原因是主要从建国初,经济的恢复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分析;
而1982年0—4岁人口比重较5—9岁的人口比重低,说明人口出生率下降,主要从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截止2000年11月1日0时,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年平均增长率为1.07%。男女性别比(以女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74。各年龄段比重如下:0—14岁:22.89%;15—64岁:70.15%;65岁及以上:6.96%。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6.09%。
?——摘编自《第五次人口普查报告》
? 截止2010年11月1日0时,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年平均增长率为0.57%。男女性别比为105.20。各年龄段比重如下:0—14岁:16.60%;15—64岁:74.53%;65岁及以上:8.87%。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9.68%。
? ——摘编自《第六次人口普查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最近十几年里,上海市区的供水地由A地扩大至A、B、C三地。
材料四: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许多船队在长江口附近私自采砂,近十年更是愈演愈烈,在长江口附近的无序采砂船数以千计,虽经政府多次打击,收效并不明显,为此上海将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出台相关政策。
(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十年来人口变化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海市区供水地不断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述崇明岛上村落和城镇分布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从地理角度分析长江口无序采砂屡禁不止的原因及无序采砂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人口总量增加,年平均增长率降低;人口性别比下降;老龄化问题更趋严重;城镇人口比重增加。
(2)原因:市区人口规模和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用水量明显增加;由于市区范围不断扩大,原取水点水质下降
(3)分布特点:村镇南岸比较集中,北岸较少;原因:崇明岛是冲积岛,由图知北岸淤积快,陆地较新,故村落少,南岸成陆早;离上海市近,发展较早较快。
(4)由于长江流水沉积和波浪冲刷的双重影响,在长江口浅水区形成丰富的优质沙源;长三角经济飞速发展,建筑业的发展对砂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危害: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江(海)防大堤的稳定性;破坏长江航道);影响局部水质(任答两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人口和城市化问题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20l0年4月,美国开展新一轮人口普查工作。2010年11月,中国开始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等。这引发了世人对中、美两国及世界人口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2000年、2050年(预测数据)我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
材料二:美国人口增长及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1900~2008年)。
材料三: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四: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1)根据材料一中2000年的数据分析,A、B、C三个年龄段人口比重较小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分析,2050年与2000年相比,最突出的人口问题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三、四,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统计,全世界科技移民的40%被吸引到了美国,在全美从事科学和工程项目工作的人员中有72%出生在发展中国家。试说明当今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及最主要的原因并分析人才迁移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为三年困难时期,B计划生育成效突出,C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2)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和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
(3)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总量较大;美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长;美国人口密度较小,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美国为典型移民国家,人种复杂多样。
(4)流向: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或向石油输出国迁移);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影响:对迁出国来说,人才外流会挤占流出国大笔教育经费,耗费社会资源,带走巨额资金及智力财富,阻滞社会发展;对迁入国而言,人才的流入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推动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图为2000年深圳市人口社会空间结构聚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深圳市中心商务区主要分布在
A.专业人员集中区
B.外来人口集中区
C.物流从业人口集中区
D.港口工人集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