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
 1.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2.该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及岩层的新老关系是
1.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2.该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及岩层的新老关系是
A.山地、背斜
B.山地、向斜
C.盆地、向斜
D.盆地、背斜
E.中心岩层新,两边岩层老
F.两边先沉积,中心后沉积
G.上部岩层老,先沉积,下部岩层新,后沉积
H.下部后沉积,上部先沉积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地质作用。
1.图中地势中高周低为山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2.向斜是中心岩层新,两边岩层老,沉积规律是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背面主景图案,回答小题。
 1.该版面的景观是2.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3.形成这种地貌的岩石非常重要,它们的岩石一般为
1.该版面的景观是2.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3.形成这种地貌的岩石非常重要,它们的岩石一般为
A.黄土高原
B.桂林山水
C.戈壁荒漠
D.长白山天池
E.冰川侵蚀作用
F.流水侵蚀作用
G.风力侵蚀作用
H.海浪侵蚀作用
I.石灰岩
G.花岗岩
变质岩
岩浆岩
 
	参考答案:1. B
2. B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为桂林山水,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漓江水清澈秀丽,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桂林“四绝”。其地貌为喀斯特地貌。
2.该版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流水溶蚀作用。
3.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对应的岩石多为沉积岩,特别是石灰岩广布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比较典型。
考点:本题考查桂林山水的地貌形态与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此题需明确喀斯特地貌是在一定的大气、气候和生物条件下,水对岩石的溶蚀、侵蚀及淀积沉淀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大气、生物、岩石的相互作用。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识小结】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1.岩石条件:石灰岩广布,并且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所以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地形条件:东面、北面和西面都是山地,中间地势低平。
2.气候条件:位于我国的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丰沛。生物条件:本地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生长,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质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水文条件:气候上该地降水丰富,地形上三面环山,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比较丰富。
4.水对可溶性岩石间的化学反应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所以我国南方尤其是亚热带地区的溶蚀速度比北方快;再加上南方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生物化学作用较强,土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温带要高几倍,经土壤进入水中的二氧化碳就多。所以喀斯特地貌典型。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图是黄土高原外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土高原位置特殊表现在2.黄土高原成因是
1.黄土高原位置特殊表现在2.黄土高原成因是
A.东南季风向西南季风过渡地带
B.森林带向荒漠带过渡地带
C.流水作用为主向风力作用为主过渡地带
D.湿润地区向半湿润区过渡地带
E.流水侵蚀
F.风力侵蚀
G.流水堆积
H.风力堆积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黄土高原位置特殊表现在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2.黄土高原的成因是风力堆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是流水的侵蚀形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当岩层受到力的挤压,便会发生弯曲变形,这叫做
A.褶皱
B.断层
C.背斜
D.向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当岩层受到力的挤压会产生一系列弯曲,叫褶皱,背斜、向斜都只是褶皱的一个弯曲,断层表示受力后岩层的错位与位移。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1.关于表格数据分析,正确的是2.甲、丙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降水多的地区,径流量大
B.蒸发量大的地区,径流系数小
C.乙地区因气温低,径流深度小
D.丁地区因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
E.流水作用、风力作用
F.侵蚀作用、搬运作用
G.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H.风化作用、堆积作用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深度大,径流量大;蒸发量大的地区,径流系数大;图中不能反映乙地区气温低。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干旱地区的甲为风力作用,湿润地区的丙为流水作用为主。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