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据资料:公元前28年(汉成帝河平元年),曾记载“三月已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完成小题
小题1:记载中所写的黑气指
小题2: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小题3:这种现象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变化周期大约为
A.11年
| B.10年
| C.9年
| D.8年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 小题1:材料反映的黑气为太阳光球层上的黑子。 小题2:黑子发生于光球层。 小题3:黑子活动周期约11年。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乙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小题2: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全球变暖的热力原因为:温室气体吸收地面辐射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给大地,使近地面气温升高,图乙中④为大气逆辐射,D正确。
小题2:“地球变暗”即大气能见度降低,是因为太阳辐射被削弱了,即图乙中的②(大气的反射作用),B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无污染、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成为工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大气中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被认为是一种温室气体,它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参看景观图分析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所需光热及水分条件的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太阳能外,请再例举两个绿色新能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据报道北京正在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试分析在北京布局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更多地有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进而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使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2、使冬季的太阳光热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以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3、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光照条件较好;科技力量强;经济基础雄厚(资金充足);能源需求量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
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几十度
B、在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天空总是特别蓝
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近日点
D、早晨和傍晚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