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5-29 07:40:44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目前,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3.该生态环境问题对该地区的危害是 A.耕地面积扩大,单位面积投入劳动力减少 B.人口增长过快 C.气候发生异常变化,水旱灾害频发 D.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E.荒漠化严重 F.水土流失严重 G.热带雨林滥伐 H.气候异常 I.水土流失加剧 G.物种锐减或灭绝 河湖淤积,洪涝灾害加剧 土地肥力下降
参考答案:1. D 2. B 3. D
本题解析:1.根据表格内容显示,该地虽然耕地面积扩大,但是植被覆盖率降低,年降水量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单产降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通过表格数据分析,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加,土壤肥力降低,所以该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水土流失的危害是使耕地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产降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迁入我国。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该产业转移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 小题2:日本、韩国的这些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污染严重 B.我国工资水平较低 C.我国服务业发达 D.日本人口数量剧减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材料反映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故只有玩具制造符合,汽车工业、石化工业和钢铁工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 小题2:影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等生产成本因素。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3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 (1)图1中河流在回归线以北和以南的流域存在明显差异,这主要受?(3分)因素制约。其回归线以北的地形特点是?。(3分) (2)图1所示河流流域开发潜力表现在哪些方面?(8分) (3)图2所示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是什么?(6分) (4)图1所示区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某种粮食作物种植区域,分析本区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区位因素。图2反映了该种粮食作物种植区域在我国的变化,它反映了什么规律?(16分)
参考答案:(1)地形(3分);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3分)。 (2)气候类型多样,农业资源丰富;处于多个板块结合处,矿产资源丰富;民族构成复杂,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流域水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8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深刻的环境危机。(6分) (4)高温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满足水热条件;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可精耕细作;水稻单产高,可缓解人口对粮食的压力。(10分)该种粮食作物种植区域在我国的变化,是一种文化扩散现象;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可以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域范围。(6分)
本题解析:解题思路: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地区是中南半岛,图中的河流是湄公河,发源于我国的横断山区,其地势特点是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水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东南亚人口稠密,民族构成复杂,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水稻在我国种植区域的扩大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扩散的现象,影响其生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技巧点拨:从本题可以看出,我们平常学习区域地理必须重视各个区域的区位条件: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海陆轮廓、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城市、行政区划等)。学习区域地理时,要掌握该地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多采用比较法、多角度地去思考分析该地的经济地理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每空2分) 材料一?中国三大自然区图
 材料二?有诗句这样写到:“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 材料三 小明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1)A、B两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为界,B区域自东向西随__________的不同,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地带性变化规律。 (2)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从A到B再到C的变化,正确的是?(?) ①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②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③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④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制约C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诗句中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D.云贵高原 (5)小明同学的家乡位于图中________区的________地区,主要属_________________气候。 (6)A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400mm年降水量线?水分?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经度 (2)C?(3)热量不足?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4)D?(5)A? 南方? 亚热带季风气候 (6)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多旱涝灾害
本题解析:由各区域所处地理位置、地形状况看手,分析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而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 (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工程和??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工程。 (3)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
参考答案:(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2)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3)水资源:南多北少; 能源供应:西部供大于求,东部供不应求;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经济落后。 (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本题解析:(1)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重点工程分别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属于资源、能源调配的是前三者,而青藏铁路属于交通运输建设。(2)西气东输工程线路最长,从西北内陆到我国东部沿海,沿途气候类型从温带大陆性气候到温带季风气候到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差异最大。(3)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差异主要从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分析;能源分布的东西差异明显,东部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少;西部能源需求量少,但能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从东部向西部递减。(4)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都到达上海,为上海提供能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图示判断我国的四大工程,并结合四大工程经过的地区和主要的意义分析,主要调用课本相关内容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