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分析“20世纪中国大范围降水正负比值的多年变化曲线图”及下列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10分)
气候学和长期预报中常用气候要素的距平值,表示当年值偏离常年值或单点要素值偏离区域平均值的情况。降水距平比值=当前值-多年均值

(1)我国20世纪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降水最少的年份是?,
最多的年份是 ?。(2分)
(2)结合下表,可以看出我国气候冷暖与干湿呈现出?变化规律,根据此规律填出表格中1961——1970年的气候状况。(2分)
中国冷暖与干湿气候的变化(1921—1970年)
年代
  | 1921—1930
  | 1931—1940
  | 1941—1950
  | 1951—1960
  | 1961—1970
  | 
干湿状况
  | 干
  | 湿
  | 干
  | 湿
  | ?
  | 
冷暖状况
  | 暖
  | 冷
  | 暖
  | 冷
  | ?
  | 
(3)试分析气候变暖对我国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1)四十年代前半叶或1943年前后任一年即可(1分); 五十年代前半叶或1955年前后任一年即可(1分) 
(2)交替(1分)
年代
1921—1930
1931—1940
1941—1950
1951—1960
1961—1970
干湿状况
干
湿
干
湿
干
冷暖状况
暖
冷
暖
冷
暖
(1分)
(3)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我国沿海低地;我国粮食生产会受到影响,不同区域粮食产量可能发生变化;我国干旱或洪涝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冰川雪线会上升(以上任答三点即可,每点二分)。
	本题解析:(1)直接读图,“降水最少的年份”应看全年降水量距平值最低的点,大约在1943年前后。而“降水量最多的年份”应看全年降水量距平值最高的点,大约在1955年前后。(2)结合图示和表格资料反映,我国气候冷暖与干湿状况呈交替变化。根据上一个年份的干湿状况和冷暖状况判断1961—1970年的干湿与冷暖状况,与前一阶段相反。(3)借鉴课本关于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影响降水量、冰川雪盖面积缩小、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国家或地区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距平值”的含义,直接从图示和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调用课本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等内容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有
[? ]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利昂 
B、臭氧、二氧化硫、水汽 
C、二氧化碳、氟利昂、甲烷 
D、氮氧化物、臭氧、二氧化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有
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②臭氧层的破坏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毁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森林被砍伐,对温室气体的消耗较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温室效应人为增强,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酸性气体排放引起酸雨,臭氧层破坏引起臭氧层空洞,紫外线增强。③④能够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之间。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 2010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1971-2010年气候
A.趋向于暖湿化
B.趋向于冷湿化
C.趋向于暖干化
D.趋向于冷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