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1—2题。

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
A.甲>丁>丙>乙
B.丁>甲>丙>乙
C.乙>丁>甲>丙
D.丁>乙>丙>甲
2、丙地可能是
[? ]
A.天山
B.秦岭
C.大兴安岭
D.阴山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青藏铁路穿过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时,可以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在无人类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基本稳定。这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
A.生产功能
B.吸收功能
C.平衡功能
D.分解功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自然环境要素在没有外界干扰时,能保持自身性质的稳定,即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三个不同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海拔高度分布表”,回答22~23题。
地点
| 经纬度
| ?海拔高度(m)
|
?①
| 24°N,117°E
| 1500—2000
|
?②
| 42°N,118°E
| 600—1000
|
?③
| 41°N,90°E
| 2000—2600
|
?
22.①②两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混交林海拔高度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降水量
23.②③比较,造成两地针阔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降水量
参考答案:22.A? 23.D
本题解析:22.A?①②两地经度大体相当,纬度相差较大,由此引起的热量差异是造成针阔混交林在两地分布高度不同的主因。针阔混交林你在较低纬度地区的分布高度要高于较高纬度地区。
23.D?②③两地纬度大体相当,但经度不同,②地距海较近,降水较多。显然降水差异是导致两地针阔混交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因。较干旱地区只有在海拔较高地带,才有较多降水,同时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才会发育有森林植被。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图分别为“非洲某地区的自然景观图”“景观分布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图①的自然景观变化规律最可能出现在图②中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3.图①的自然景观变化规律体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布规律是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14.影响丁地所见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
参考答案:12.A 13.B 14.A
本题解析:12.甲地符合①景观的变化规律。
13.图①反映了从南向北由热带雨林带到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的更替。
14.丁处受地势高的影响,形成了热带草原带,属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世界荒漠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的荒漠带包括??和??两种类型。
(2)图中A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为基础的。
(3)图中B荒漠带为代表的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4)图中C地区为什么没有形成荒漠?
(5)图中B、D 、E三处荒漠带为什么直逼海岸?
(6)图中F处形成荒漠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达3600万平方千米,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1/5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危害,并仍以每50000~70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大。当前世界上荒漠带继续扩大的原因是什么?给人类造成了什么后果?
参考答案:(1)热带荒漠 温带荒漠 (2)深居大陆内部、水汽难以到达 (3)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同时该地受到来自内陆的东北信几的影响,增加了干燥程度 (4)该地地处亚欧大陆东南部,濒临辽阔的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带来了丰沛的降水,所以不会形成荒漠 (5)B、D、E三处都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沿岸均有强大的寒流经过,而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造成荒漠带直逼海岸 (6)南北走向且又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带来的湿润气流,在其背风坡形成了荒漠 (7)由于气候变异和人类破坏森林、草原植被和不合理灌溉等因素引起,以后者为主,会使农田减产,耕地、牧场退化致使耕地、草地面积锐减,并使气候变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题解析:荒漠面积扩大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以人为原因为主,由于人口增多,盲目垦荒和过度放牧等使荒漠化面积扩大。荒漠化土地丧失生产能力,也使气候恶化同,人们生存环境被破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