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我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与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
A、台湾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会处
B、燕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会处
C、秦岭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会处
D、天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会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 ]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
3、能起到旱涝兼治的工程措施是
[? ]
A、加强监测预报
B、植树造林
C、疏散重灾区人口
D、进行水利建设
参考答案:
1、A
2、C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下列材料及赣州古城图

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常饱受水患。如下图,北宋刘彝任知州期间,修建了坚固的城墙,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城市地形的高差特点,采取分甚排水丛原则和自然流向的办法,建成了地下排水干道系统,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雨季,当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也会出现江水倒灌入城的情况,于是,刘彝又根据水力学原理,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赣州城内有数百口水塘,刘彝又差人将地下排水管道与城内的水塘连通起来。时至今日,这些措施仍能使赣州古城免受洪涝灾害危害。
(1)从自然条件说明,宋朝以前的赣州城为什么容易遭受洪涝灾害(4分)
(2)从地理角度说明,刘彝采用的几项措施使赣州城免受洪涝灾害危害上所起的作用。 (6分)
参考答案:
(1)赣州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2分);赣州城位于两江汇合处,几乎四面环水,汛期时极易遭受洪水侵袭(2分)
(2)坚固的城墙如同防洪大堤,可以抵御(贡江、章水两江)洪水对城市的侵袭;依据地势修建的地下排水管道,能在暴雨初期将水排入河流中;当江面洪水水位高于排水口时,水窗能防止江水倒灌;城内的水塘与地下排水管道连接,具有调蓄作用,防止城市内涝(任答3点得6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赣州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赣州城位于两江汇合处,几乎四面环水,汛期时极易遭受洪水侵袭,所以宋朝以前赣州城容易遭受洪涝灾害。
(2)洪涝灾害的防治具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坚固的城墙如同防洪大堤,可以抵御(贡江、章水两江)洪水对城市的侵袭;依据地势修建的地下排水管道,能在暴雨初期将水排入河流中;当江面洪水水位高于排水口时,水窗能防止江水倒灌;城内的水塘与地下排水管道连接,具有调蓄作用,防止城市内涝。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亚洲最大红桦林遭天灾、虫祸双击濒临灭绝
一种亚洲罕见的珍稀树种——红桦目前正在吉木乃县遭受着病虫害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攻击。濒临灭绝。
据乌鲁木齐晚报报道,分布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境内吐曼德沼泽地的红桦林是目前亚洲地区为数不多的分布带之一,而且也是面积最大的分布带,总面积333公顷左 右。这一树种因树枝树梢颜色发红而得名红桦,以耐盐碱,适宜在沼泽水泊生存而著称,具有很高的植物科考价值和较高的观赏价值。然而近几年,红桦林内害虫繁 衍势头迅猛,疯狂侵蚀树叶和枝叶,再加上农耕活动范围扩大,造成当地地下水位下降,草场退化,沼泽枯竭,红桦林已经出现局部枯死现象。
吉木乃县采取草场固栏等措施,并进行了小面积的病虫害防治,但收效不大。
(1)红桦珍稀树种濒临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2)红桦树种的生长环境是什么?
(3)拯救红桦树种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1)害虫繁衍,疯狂侵蚀树叶和枝干;农耕活动范围扩大,地下水位下降,草场退化,沼泽枯竭,生态环境恶化。
(2)耐盐碱,适宜在沼泽水泊生存。
(3)草场围栏,防止人为破坏;加强病虫害防治,建立红桦林自然保护区等。
本题解析: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害虫繁衍,农耕活动范围扩大是造成红桦珍稀树种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红桦树种分布在我国内陆干旱地区的盐碱沼泽中,能够看出这种树种的耐盐碱性;拯救措施要从红桦树种面临的灾害出发,做到人工繁育、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才能有效保护这片珍贵的森林资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
2011年5月,鄱阳湖地区(图22)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降水也大大减少,导致湖泊严重“瘦身”,部分湖区变成了“大草原”。图23是1957—2008年长江作用与鄱阳湖作用的频率分布图。它们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简称长江作用),包括顶托和倒灌作用等;另一方面是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简称鄱阳湖作用),即鄱阳湖向长江大流量地持续汇流,造成长江下游流量增加。
参考答案:(10分)
(1)B作用(不计分)? 4—6月锋面雨带在长江以南,鄱阳湖的入湖流量迅增,期间鄱阳湖流向长江的水量最大,增强鄱阳湖作用。(2分)7—9月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以北,长江中上游汇流量增大,增强长江作用。(2分)
(2)副高势力整体偏弱(或冬季风的力量相对增强),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加剧;上游水电站拦蓄河水,入湖径流量减少;干旱导致鄱阳湖水系流域生活生产用水量很大。(6分,前两个自然因素的要点不能缺,后两个人为因素任意答一个即可,每个要点2分)
本题解析:
本题试题的图片及问题如下:

(1)读图23,判断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是A作用还是B作用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2)当A作用减弱时,鄱阳湖平原可能发生什么灾害。?(2分)
(1)根据对材料的理解,4—6月锋面雨带在长江以南,鄱阳湖的入湖流量迅增,期间鄱阳湖流向长江的水量最大,增强鄱阳湖作用。(2分)7—9月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以北,长江中上游汇流量增大,增强长江作用。所以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是B作用。
(2)A作用减弱表示,长江上游地区汇流量较少,所以有可能出现副高势力整体偏弱,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加剧;上游水电站拦蓄河水,入湖径流量减少;干旱导致鄱阳湖水系流域生活生产用水量很大。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表。理解图表的含义,提取有效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