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5-29 09:00:19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我国北方多省份遭遇严重干旱。该图为2011年年初的特旱形势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遭受特旱灾害的省份有 A.江苏、山西 B.山东、河南 C.江苏、安徽 D.山东、河北
| 小题2:临沂市是此次特旱区之一,为减轻此次旱灾对该市冬小麦的不利影响,该市采取的应对措施有 ①打机井灌溉?②适时人工增雨?③修建水库等农田水利设施?④跨流域调水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C 小题2:A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地理位置和轮廓可知,遭受特旱灾害的省份有山东、河南、江苏、安徽。 小题2:在发生干旱灾害时,采取的措施最及时有效的是打机井灌溉、适时人工增雨。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回答1~2题。
 1、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一旦发生泥石流,相关部门在确定灾害位置后,将尽快获取受灾地区图像,以便及时评估受灾情况,组织救援。这一过程依次用到的现代技术是①遥感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电子地图 [? ] A、②①③ B、①③④ C、①③② D、②③④
参 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及赣州古城图(另附赣州古城墙图), 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常饱受水患。北宋刘彝任知州期间,修建了坚固的城墙,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城市地形的高差特点,采取分甚排水丛原则和自然流向的办法,建成了地下排水干道系统,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雨季,当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也会出现江水倒灌入城的情况,于是,刘彝又根据水力学原理,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赣州城内有数百口水塘,刘彝又差人将地下排水管道与城内的水塘连通起来。时至今日,这些措施仍能使赣州古城免受洪涝灾害危害。
 (1)从自然条件说明,宋朝以前的赣州城为什么容易遭受洪涝灾害(2分) (2)从地理角度说明,刘彝采用的几项措施使赣州城免受洪涝灾害危害上所起的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1)赣州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1分);赣州城位于两江汇合处,几乎四面环水,汛期时极易遭受洪水侵袭(1分) (2)①坚固的城墙如同防洪大堤,可以抵御(贡江、章水两江)洪水对城市的侵袭; ②依据地势修建的地下排水管道,能在暴雨初期将水排入河流中; ③当江面洪水水位高于排水口时,水窗能防止江水倒灌; ④城内的水塘与地下排水管道连接,具有调蓄作用,防止城市内涝(4分)。
本题解析: ⑴洪涝灾害原因分析:来水(流域的宽广、支流的众多、汛期的漫长、降雨强度大势必引起洪涝);调蓄能力(围湖造田,湖面萎缩影响蓄洪调洪);泄洪能力(河道弯曲、河道淤积影响排水状况)。从这几个角度分析,可归纳出“赣州位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赣州城位于两江汇合处,汇水聚水能力强,几乎四面环水,易受洪涝侵袭”。 ⑵利用材料就可得出答案:“坚固城墙”——防洪大堤;“地下排水干道系统”——降水初期,及时排水;“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当江面洪水水位高于排水口时,水窗防止江水倒灌;“赣州城内有数百口水塘,刘彝又差人将地下排水管道与城内的水塘连通起来。”——城内水塘与排水管道连接,具有调蓄作用,防止城市内涝。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洪涝灾害是对我国影响非常广泛的自然灾害。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洪灾形成因素之间关联不正确的是 [? ]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 C.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峰能力减弱——洪水 D.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2.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不包括 [? ] A.热带面积广,太阳辐射强 B.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C.降水时空分配不均匀 D.植被破坏严重
参考答案:1、D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A.东部季风区的山地与平原交界地带 B.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原区交界的西南山地地带 C.南方湿润多雨的丘陵山地和西北山麓地带 D.北方暴雨集中的太行山区与黄土高原地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集中于西南地区,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故岩石破坏,且地形起伏大,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故导致滑坡、泥石流多发。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