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大气运动》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A.M地该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B.N地河流处于丰水期 C.E地盛行东南季风 D.F地形成亚洲高压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区域为昼半球,北极地区处于极昼,因此,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EF均在北半球,均昼长夜短。MN地均在北回归线以北,M不如N地距直射点近,所以,M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N地。
【小题2】结合上题,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M气温高于0度,N在地中海地区,此时高温少雨。E地位于亚洲东岸,此时盛行东南季风,F位于亚欧大陆内部,此时受低压控制。C对。
考点:本题组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按连续五日平均气温划分的“世界四季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世界四季类型分布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大致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②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③沿纬度变化方向延伸,沿经度变化方向更替?④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一致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④
小题2:关于各种四季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季如春”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洋上
B.“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型的地区主要分布陆地上
C.“四季分明”型的地区主要分布内陆
D.“全年皆冬”型地区主要分布极地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四季气候类型分布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沿经度变化方向延伸;本图仅仅是从四季类型方面来划分的,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明显不一致。
小题1:“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型的地区在南半球海洋分布面积也很大;“四季分明”型的地区在沿海与内陆均有分布;“全年皆冬”型的地区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南纬60°附近。
点评:地理学科的特点就是图与题目相结合,这道题可以根据图中图例看图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小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就本题而言,所谓季节变化可以对比1月和7月的风向和风速,图中风向只有东风和西风两种,风速可以直接读出,任何一点,只要1月和7月风向同就可以排除。根据上述分析,①(约 60°N,海拔约7千米)和④(约49°N,海拔约7千米)两点的1月无风、7月西风,排除;③点(约4°N,海拔约7千米)1月无风、7月东风,但风速很低,变化不大,排除;②点(约17°N,海拔约8千米)7月东风,风度5 ,1月为西风,风速10,变化最大。
【小题2】盛行风是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与盛行风密切相关,其分布于风速、风行分布规律类似。
考点:该题考查风向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区域和乙地垂在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小题1:甲、丙两地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带相同
B.冬季盛行风风向相同
C.河流汛期相同
D.农业地域类型相同
小题2:三地自然带叙述正确的是
A.从甲到丙的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从甲到丙的变化原因是水分因素
C.丙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乙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当地的纬度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可以知道,自然带向北坡倾斜,故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图中纬度为北纬,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丙地为地中海气候。甲地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林带,丙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甲地河流的无明显汛期,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乳畜业,而乙地河流的汛期在冬季,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花卉、水果的。正确答案是B。
小题2:甲地、丙地都位于沿海地区,故A、B错误,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图中纬度为北纬,丙地位于纬度30—40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所以丙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乙地是一个山体,其自然带的多少决定于其海拔高度。正确答案是C。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运动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