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①集聚现象 ②分散现象 ③产业升级 ④产业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自行车生产与矿产资源的丰富程度无关。
小题2:多家自行车企业落户天津,反映了产业的集聚现象,同时该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创新,促进了产业的升级。
小题3:自行车产业基地的建立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天津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图(甲、乙两图),完成11—12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产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农业生产条件的共同特点是水、热配置差
B.两地加工制造业都接近原料产地
C.两地自然资源都很丰富,能够满足需求
D.两地城市高度密集,都接近消费市场
小题2:通常是“桥比路贵”,甲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沪宁段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方式,主要原因是
A.节省投资成本
B.提高速度
C.保障旅客安全
D.节省土地资源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
小题1:甲表示长江三角洲,乙表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A项长三角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水热配置好;错误。B项长三角地区,资源、能源不足,故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不可能是由于接近原料;错误。C项长三角地区,自然资源缺乏;错误。
小题2:沪宁段经过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人多地少,高铁建设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以减少占用耕地。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判断该城市的工业区应布局在城市的哪个方
A.东北
B.西南
C.正西
D.正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工业与环境。图示判断该地区的最小风频为正西风,故工业区应布局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即正西方向。
点评:难度一般,适宜高一使用。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根据“20世纪60~90年代,亚洲出口型劳动密集型工业分布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日本20世纪60~90年代,一直在东亚、东南亚投资的主要原因是(?)
①东亚、东南亚人口稠密,可利用廉价劳动力
②东亚、东南亚气候适宜,河流众多
③日本国内资源缺乏,利用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寻求海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
④日本寻找海外投资有利于工业分布从“技术密集型”向“资源密集型”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小题2:亚洲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往日本和美国,主要原因是(?)
A.亚洲与日本、美国相隔很近,海运便利
B.亚洲资源丰富,市场广大
C.日本和美国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D.日本和美国现代化交通发达,临空型工业布局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入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日本在东亚、东南亚投资,是由于该地区人口稠密,有廉价且丰富的劳动力,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无关;日本国内资源缺乏,不适合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但日本经济、科技发达,适合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又由于其国土面积小,国内市场狭小,故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小题2:亚洲人口自然增长快,劳动力丰富且廉价,适宜发展劳动力指向型工业,而日本和美国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缺乏,工资水平高,故亚洲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往日本和美国。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台海两岸直接三通于2008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两岸交流掀开了历史新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台湾主要工业区分布图![]() | 材料二:台湾1993年和2003年部分出口产品所占比重统计图![]() |
参考答案:(1)分布: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 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工业)发展迅速;“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原因:台湾岛内资源有限,市场狭小;西部地势平坦;人口、城市集中;海运便利。(2)变化: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品比重下降,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品比重上升?原因:经济发展迅速,廉价劳动力优势的丧失;教育科技的发展,人才优势上升;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3)大陆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广阔的消费市场?台湾优势:先进技术、雄厚的资金。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台湾工业分布和发展趋势,以及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及其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