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A.H1>H2 B.H1<H2 C.H1=H2 D.H1、H2之间关系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知当地没有太阳的时间是8 个小时,有太阳的时间是16个小时,所以昼长长于夜长。当地太阳高度最大为北京时间0时,当地为12时,故判断与北京时间的时差为12小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为当地12时。
小题2:图中子夜时分,北京时间的东八区的区时为12:00,根据时间计算的原理可知,该地的地点是西四区。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太阳高度日变化的基本规律和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东加西减”时差,难度较高。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1为6月22日地球表面光照示意图。据图回答13-14题.
小题1:下列关于ABCD四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A点处于白昼
B.此时B点出现极夜
C.此时C处昼夜平分
D.此时D处为下午
小题2: 此日之后一周内,A点
A.昼长小于夜长,且昼长逐渐变长
B.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昼长大于夜长,且昼长逐渐变短
D.正午人影逐渐变短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1:C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读。根据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得出晨昏线,背对阳光一侧为夜半球。故A点所在夜半球。B点出现极昼。C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正确。D点刚好为正午12时。
小题1:第14题,此日表示夏至日,此日之后的一周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故A项A点的昼长大于夜长,但昼开始变短。错误。B项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错误。C项正确。D项由于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故正午的人影逐渐变长,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某地理兴趣小组通过观察夏至日太阳与日影的规律测算当地的经纬度,具体实验过程与结论如下:当地当日日出时间是5:30(北京时间),日落时间是19:30(北京时间);北京时间8:00测得目标物的日影长L影=L目标物×,依据如上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 该地的经度可能是(?)
A.127.5°E
B.112.5°E
C.123.5°E
D.108.5°E
小题2: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A.35°N
B.29.5°N
C.30°S
D.无法计算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某地日出时间是北京时间5:30,日落时间是北京时间19:30,计算出昼长是14小时,当地正午12点时,北京时间是12:30,所以计算出该地位置在北京西侧,经度是112.5°E?,B对。A、C、D错。
小题2:根据材料中北京时间8:00测得目标物的日影长L影=L目标物×√3与目标物的关系,可以求出此时的太阳高度角的余切是影长除以目标物长度等于√3,由三角函数值得出此时太阳高度角是30°,从日出5:30,到8:00,2.5小时太阳升高了30度,即每小时升高12度,到中午12:00区7个小时,推测正午太阳高度为84°。这一天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该是用北京时间,位于我国,只能是北纬。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计算出当地的纬度约为17.5°N或29.5°N,所以只有B对。A、C、D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北京时间6时40分,在南半球轮船上的船员看见太阳从东南方的海面升起。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该轮船所在位置的经度可能是
A.95°E
B.110°E
C.135°E
D.170°W
小题2:这段时间内,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B.东北信风带纬度位置最高
C.东北平原雪花飞舞
D.北极地区冰面缩小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解析:考查地方时(即经度时)换算问题等相关地区运动时间问题.船员看到该地"太阳从东南的海面升起"说明该地在120°E以西的南半球海洋上,不可能是C D.考虑到该地北京时间与赤道时差40′即经度差1O°,即在赤道110°E处北京时间6点日出(赤道地区昼夜等长;1°相对与4′时差),说明该地在赤道以西而排除B的可能性.这里赤道地区分析是中转环节.还有就是,对于"可能性"问题,常常要采取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答案:A
小题2:解析:考查时空分析季节不同各种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问题.由该地看到太阳从东南日出,说明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周日视运动: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由于地球自转,冬半年看到太阳从东南升,西南落).冬半年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东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南移不是纬度最高;北极进入冬季冰面扩大.只有我国东北平原雪花飞舞是冬季地理现象有可能.答案:C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分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