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地理高频试题、高中地理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地球与地图 地球 地图: 地图的基本知识 等值线图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宇宙探测 人类认识的宇宙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大气的热状况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 全球气压带 常见的天气系统 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大气的圈层结构 水的运动 陆地上水体 世界洋流分布 水资源利用 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 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 自然对人类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 全球气候变化 资源对人类生存: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自然灾害发生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 人口性别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的区位因素 地域文化 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生产 工业区位因素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交通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 交通运输布局 城市交通的特点 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 区域农业生产 人类与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 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分区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区 国土整治 选修部分 宇宙与地球 太阳系和地月系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开发 海洋权益 旅游地理 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文化景观 文明旅游 城乡规划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环境 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防灾与减灾 环境保护 资源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 环境与发展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S技术综合应用 地图与遥感 综合专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5-29 09:23:07 【

1、单选题  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将天然气输入上海,对其影响是
A.扩大了上海能源来源,不再以煤炭作为燃料
B.使上海有充足的气源,建成我国最大天然气出口港
C.增加了城市对外的交通运输压力
D.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利于调整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且利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二: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在材料一中,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现代化技术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该技术是    
(2)图中的山脉是     ,属于地质构造中的   ,板块a为   板块,板块b为   板块。
(3)2007年12月1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端的亚齐省当天上午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该现象和图示内容相同的是  ?
A.都是由内力作用造成的
B.都发生在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的交界处
C.都发生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都发生在世界地震带上

(4)根据上图,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5)青海有我国著名的三江源,西藏也有“亚洲水塔”之称,同时青藏高原又有不少地方严重干旱,这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什么特点?
(6)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有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1)GPS技术(或全球定位系统)
(2)喜马拉雅山 褶皱?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3)ACD
(4)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
(5)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6)在地质上有地壳的弯曲隆起、断裂、上升或下沉、造山运动等多方面影响,对于生活更为直接的则是地震活动的增加


本题解析:该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根据板块理论,可以得出青藏高原的移动的主要原因和板块有直接的关系;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具有空间分布不均的感觉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川气东送(图甲)被列为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新方案中的线路设有宜昌至濮阳支线,还有几条支线分别到达南京、重庆和四川的各城市。2010年该工程达到年输送天然气l20亿立方米,是我国又一条能源大动脉。

材料三:上图乙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目标图。?
(1)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中心城市,在长期的工业发展中已形成以汽车和摩托车制造为主的机械工业,简要分析其机械工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2)重庆市吸引IT产业转移会带来哪些有利影响?(3分)
(3)依据甲图说明川气东送(普光至上海)与西气东输主干道(轮南——上海)相比,有何优点。(3分)


参考答案:(1)近钢铁工业基地,原材料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市场需要量大;工业基础条件好;有较丰富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资源等(任四点给4分)
(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有利于与发达国家IT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有利于对汽车摩托车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等(任三点给3分)
(3)沿线地区经济较发达,市场需求量大;经过高原山区少,工程量小;运输线路较短。(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第一题注意从图中获取信息,紧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机械工业的特点进行分析。第二题应把握IT产业的特点,联系产业转移产生影响答题。第三题充分运用知识积累,结合图示信息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M城气候特征。(7分)
(2)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10分)
(4)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12分)


参考答案:
(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4)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特征。气候特征的内容包含气温和降水,由气温降水柱状图可知,我国新疆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全年降水少;而新疆深居内陆又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昼夜温差大,大陆性强。
(2)本题考查城镇发展的区位条件。首先城镇的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涉及地形、气候、水源等,而城镇的发展一般与地理位置息息相关。新疆城镇主要分布在山麓绿洲地带(M 地也不例外),由图可知 M 位于山前冲积扇,故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位于丝绸之路的要道上,地理位置优越。
(3)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转变。古代传统交通工具为马车,现西北主要交通工具如图所示为铁路。这以转变首先是科技的进步;之所以采用铁路运输是因为现代社会货物运输量大和铁路运输自身的优势。
(4)本题考查经济特区选址,可借助工业区位选址来作答,只需稍加转换即可。可从地理位置、农业、交通、国家政策和旅游等方面来分析。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重点考查气候、城镇化、交通和经济特区建设。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我国某地区的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该地区年等降水量分布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B处的天然植被是?,C处的天然植被是?。(2分)
(3)该地区气候干旱,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该地区植被的分布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中的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决定的?条件。


参考答案:
(1)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
(2)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3)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高山环绕,受海洋水汽的影响小。
(4)距海远近(或经度)?水分


本题解析:
(1)读图中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知: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
(2)B处为半干旱地区,其植被是温带草原;C处为干旱地区,其植被是温带荒漠。
(3)应从影响降水的大气环流去分析,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高山环绕,受海洋水汽的影响小,所以降水少。
(4)由沿海到内陆的植被是森林、草原、荒漠,所以导致其差异的是水分,是因距海远近造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