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图所示区域在25°S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读图回答问题。
1.该海域沿岸2.L流经的海域
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
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
C.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
D.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
E.温度较同纬度海域低,海水等温线向南弯
F.温度较同纬度海域高,海水等温线向北弯
G.洋流向北流,海水等温线向北弯
H.洋流向南流,海水等温线向南弯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分布。
1.图示L位于南半球的大洋东侧,根据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该处受寒流影响;而25°S附近的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且沿岸为寒流影响,故形成热带沙漠气候。2.结合上题判断,L处为南半球的寒流流经,故洋流自南向北流,而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气压带和风带,只存在于北半球的是
A.盛行西风带
B.东北信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南北对称分布,南北半球共有的为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带,南半球为东南信风带。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每年的夏季,使长江流域形成伏旱的天气系统是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有天气系统示意图可知:A为气旋,为低压,会带来降水现象。B为高压,反气旋,在其控制下,我国长江流域会有伏旱天气。C为冷锋,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刮风、阴天、降水、降温等天气现象。D为暖锋,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降雨等天气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根据天气系统的特征即可作答。
【规律总结】一、冷锋、暖锋的判别方法
(1)根据移动方向判断:冷气团势力强,冷空气就主动前进,这种锋属于冷锋,冷锋移动方向和冷气团前进方向相同。若暖气团势力强,则暖空气主动前进,冷气团被迫后退,这种锋属暖锋。暖锋移动方向和暖气团前进方向相同。
(2)根据冷锋、暖锋符号判断:冷锋、暖锋符号不同。为
冷锋符号,其中三角所对方向为冷锋移动方向;
为暖锋符号,其中半 圆圆 弧所对方向为暖锋移动方向。
(3)根据锋面坡度判断:锋面坡度即锋面与地面的夹角。锋面与地面夹角大,表示锋面坡度大,一般为冷锋。锋面与地面夹角小,表示锋面坡度小,一般为暖锋。而锋面坡度大小又与冷暖气团势力强弱和锋面的移动速度有关。冷锋中冷气团推动锋面快速运动,其上面的暖气团被强烈抬升,冷锋的锋面坡度就大。暖锋中暖气团缓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推动锋面移动,速度较慢,故锋面坡度较小。
(4)根据天气变化判断: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刮风、阴天、降水、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代替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和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降雨等天气现象。暖锋过境后,暖气团代替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5)根据冷锋、暖锋的雨区范围判断:冷锋降水集中在锋后或锋线附近,雨区范围狭窄。暖锋降水集中在锋前,雨区范围较宽。锋前和锋后是根据冷锋、暖锋的移动方向确定的:以锋线为界,冷锋前进方向暖气团一侧为锋前,冷气团一侧为锋后;暖锋前进方向冷气团一侧为锋前,暖气团一侧为锋后。
(6)根据过境时降水特点判断: 冷锋、暖锋过境时,产生了不同的降水特点。因冷锋移动速度快,降水强度大而历时短。因暖锋移动速度慢,降水强度小而历时较长,多连续性降水。
(7)根据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差异判断:冷锋、暖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不同。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和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主要是冷锋过境造成的。因而冷锋对我国天气影响大,而暖锋影响较小。
(8)根据气温判定:暖锋过境后气温会升高,冷锋过境后气温会降低。
(9)根据降水判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的强降水现象是快行冷锋的表现(当然也可能是对流雨);连阴雨天气是准静止锋的最显著特征。
(10)根据风向的变化判断: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若风向由偏北转为偏南,则多为暖锋过境;反之,则多为冷锋过境;风向摇摆不定,多为准静止锋。
二、气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状况
?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气流
方向
垂直方向
上升
下沉
水平方向
北半球--逆时针辐合
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北半球--顺时针辐散
南半球--逆时针辐散
天气
中心
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对我国
的影响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
夏季: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
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蒙古高压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P处陡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冰川堆积
C.岩浆活动
D.断层活动
2.对河湖水资源更新影响最大的水循环是
[?]
A.②—①—②
B.⑨—⑤—⑥—⑨
C.②—③—⑤—⑥
D.④—⑤—⑦—⑧
3.图中数字③表示的水循环环节为:
[?]
A.蒸发
B.大气降水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参考答案:1.D
2.C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多选题 下图中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中心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小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②
B.④
C.⑥
D.⑦
E.③
F.④
G.⑥
H.⑦
参考答案:1. CD
2. A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表示北半球,PM>PN,则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为⑤,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近地面则为⑥,高空则为⑦。
【小题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为①,若位于北半球则为③;若位于南半球则为⑦。
考点:本题考查风的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会判断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高空的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