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
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2.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形状最可能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物
E.团聚型
F.带状
G.网状
H.棋盘状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从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可以判断,居民点布局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所以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
2.区域②位于河流的上游,河谷地带,其聚落形状最可能是沿河分布,呈带状。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分析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回答问题。
1.上述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污染物2.这一时期北京大气首要污染物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
①冬季燃煤取暖?②汽车尾气排放?③北京春季干旱?④冷锋活动频繁3.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 (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臭氧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人颗粒物
E.①②
F.③④
G.④②
H.①③
I.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G.全球平均气温与现在相比大大降低
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参考答案:1. B
2. B
3.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酸雨的形成。酸雨的污染物质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表格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为形成酸雨的污染物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根据表格分析,北京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根据表中日期判断为春季,北京可吸入颗粒物较多的原因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天气多由冷锋形成。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如果碳排放量减少,则全球气候变缓。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近地面的风向一般
A.与等压线平行
B.与等压线垂直
C.与等压线有一定的夹角
D.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平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则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考点:本题考查三个力对风向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三个力对风向的影响,并掌握近地面风向与高空风向的差异。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山谷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此图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此图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2.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E.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F.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G.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H.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谷地中的等值线分布,垂直方向上:等温面向近地面凸,判断气温较低,等压面向高空凸,判断气压较高。山谷中气温低、气压高,为白天,山坡受热,热空气沿山坡上升,为谷风。
2.画出夜间的山谷风,在夜间,山坡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和热力环流及应用。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首先应结合等值线的弯曲判断气温、气压的分布状况,并结合白天和晚上山谷和山峰之间的热力环流原理进行分析。注意若应用等值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理,则垂直方向上气温和气压都是越往高空,气温、气压越低。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该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回答问题。
1.m地的风向是2.此时,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E.m、n两地都睛
F.m、n两地都有雨
G.m地有雨、n地睛
H.m地睛、n地有雨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以看出这是北半球近地面的锋面气旋图,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推断出m地风向是西南风。故选A
2.由图可以看出图示锋面是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根据暖锋降水区在锋前可以知道m地是晴天,n地有雨。故选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