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5-29 09:38:05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读世界某区域局部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1月份,雨水补给较多的河段是(?) A.a河段 B.b河段 C.c河段 D.a与c河段
| 小题2:图中b河段沿岸集中分布的经济作物及优势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油菜—水源 B.小麦—土壤 C.棉花—光照 D.甘蔗—热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c河段位于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1月份雨水补给较多。正确答案选C。 小题2:b河段沿岸虽然灌溉便利,但由于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水源短缺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热带沙漠气候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小。b河段沿岸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光照条件优越,适宜棉花的生长;甘蔗的需水量较大,不适宜在该地区种植。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东、中、西段降水随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小题。
1.该山地可能是2.导致该山地最大降水高度东西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秦岭 B.天山山脉 C.南岭 D.祁连山脉 E.从东向西水汽增加 F.从西向东温度降低 G.从东向西海拔降低 H.从西向东风力增大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山脉不同地段的降水量分布:该山地东段降水最少,西段降水量多,且山腰海拔2000米处降水多,反映其水汽主要来自西侧,故判断该山最可能是天山山脉。 2.该山降水受西风带的影响,天山西侧水汽比东侧多,故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降水量的分布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从图示判断该山脉降水量的东西差异,结合我国的降水量分布特征即可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是世界某静风林区空气中CO2浓度(单位:ppm)时空分布及太阳高度日变化图,据图判断:
 1.该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A.30°N? 122°W? B.60°N? 122°W? C.30°N? 32°W? D.60°N? 28°W 2.据上题判断该地的陆地自然景观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3.影响图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森林覆盖率?②人口密度?③空气中O2浓度 ④昼夜差异?⑤气温高低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 1.B 2.D 3.C
本题解析: 1.当北京时间为4:08时,当地为12:00,算出当地经度为122°W,由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30°,白昼长12小时得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算出当地位于60°S或60°N。 2.由上题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加拿大北部,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所以其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3.读图可知,在白天且太阳最高时,森林密集的上方,植物光合作用强,吸收了大量的CO2 ,导致其浓度最低,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体现了 A.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 B.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 C.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该实例体现的是同一个区域内部的情况,所以C、D两项不对。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体现了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题。
1.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 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E.蒸发量增加 F.降水量增多 G.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H.地下径流增多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材料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一个要素的变化而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由于植被砍伐而导致蒸腾作用减弱,A错误;则降水量减少,B错误;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并结合植被的生态功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的作用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结合材料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