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九)
2019-05-29 09:38:40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湖水中盐分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以及气候的变化, 下图所示为青海湖近1.2万年以来盐分含量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青海湖近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A.3900年 B.6500年 C.8100年 D.1万年
| 小题2:与其它阶段相比,湖水盐分含量最低时期的气候特征可能是(?) A.冷干 B.温干 C.热干 D.温湿
2、单选题 阅读材料,回答(1)——(4)题。 ?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尽管人类活动对于气温的全面上升确实起了作用,但这种气候变化绝大部分要归咎于自然原因。他们对北半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温度变化所作的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近来在一些报告中对全球气温变暖原因的解释是靠不住的。 ? 报告的主要作者,担任华盛顿大学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大气和海洋联合所所长的约翰华莱士说:“我们所作的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是怎样引起气温的短期变动的。反过来,这种变动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大部分是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可能引起的气候变暖的程度。”他告诫道,不能因为这个结果而放松对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注意。 ? ?这些气象学家说,从1975年到1990年间,北半球冬季气温(特别是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和俄罗斯等地)上升了0.3摄氏度。他们认为,这一气温上升有三分之一是由大气环流的自然变动引起的。他们还认为,北半球地区从1900年到1990年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月温差约有一半也是由这种变动引起的。 ? 华莱士说:“尽管人类活动与气温的全面上升可能也有关系,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气候变化绝大部分应归因于自然变动,与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无关。由于地表吸引热量的能力(热容量)比海洋低得多,地表冬季与夏季的温差非常大。因此,当大气环流带动暖气团吹过北半球各大陆以及冷气团吹过海洋上空时,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往往比较暖和。”他说,尽管科学家尚不完全了解引起大气环流形式变化的真正原因,但他这与自然变化有关。 (1)第二段中华莱士说的“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和“短期变动”指的是 [? ] ? A、全球气温自1975年以来全面上升和月温差的变化 ? B、北半球从1900年以来月温差的变化和1975年以来冬季变暖 ? C、大气环流形式的自然变动和北半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气温变化 ? D、全球气象情况的自然变化和大气环流形式的自然变动 (2)第二段中华莱士说的“这种变动”具体是指 [? ] ? A、暖气团、冷气团分别吹过北半球各大陆和海洋上空所造成的气温的变化 ? B、若干年间气温上升幅度和月温差的变化 ? C、温室效应引起的不同程度的气温变化 ? D、对全球气候之所以变暖的认识上的变化 (3)华莱士这里说的“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往往比较暖和”的主要原因是 [? ] ? A、地表比较难以保存热量而海洋往往比较能保存热量 ? B、地表吸收热量慢而海洋吸收热量快 ? C、暖气团吹过大陆而不吹过海洋 ? D、冷气团吹过海洋而不吹过大陆 (4)从全文看,华莱士等气象专家的研究成果是 [? ] ? A、近一个世纪,特别是1975年以来的气温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 ? B.、不能放松对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注意 ? C、大气环流型式的变化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 D、人为的“温室效应”并不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3、单选题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第25~26题。
1.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2.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③→④→② D.④→①→③ E.消费市场扩大 F.原料供应充足 G.劳动力廉价 H.技术水平较高
4、综合题 2010年11月29日—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坎昆举行,这次大会是继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的又一场同级别的气候变化谈判。会议期间,“绿色和平”组织在坎昆的一个海滩上将多国地标建筑模型放置于海水中(下图)。
(1)“绿色和平”组织意在警示人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衣、食、住、行角度各举一例来避免图中的景象变为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国已经从科学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并且开始进行着积极的应对。我国于2005年通过了第一部《可再生能源利用法》。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一月O℃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 B.台湾岛的面积比现在小 C.珠穆朗玛峰的雪线将往下移 D.冬小麦种植区域将南移
|
小题2: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应当采取的应对策略是
①控制发达国家的碳密集产品和高能耗项目向我国转移
②将西部高能耗企业转移到东部去发展
③加速调整产业结构,走“循环经济”的路子
④调整能源结构,加快风能、核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