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2009年12月14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始进入实质谈判的关键阶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材料二:
?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我国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任重而道远。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我国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任重而道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毁林;b.燃烧矿物燃料;c.极冰融化;d.沿海低地被淹
(2)①我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任务十分艰巨,能源需求量大;②我国以煤为主(71.90/0)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很难大幅度转变;③ 受我国经济实力和科研能力的限制,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还不尽如人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农业增收,40?N地区的一农夫准备建一玻璃温室,他初步设计了如23-1的草图。据此回答:
?
(1)冬季,为获得充足的热量,温室顶部坡面应朝 方向,冬季时倾角α要? (大或小)于夏季时。
(2)建温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农作物生长的 因素,其原理是 。
(3)该温室冬季出产的西红柿品质明显不如夏季,其原因是 。
(4)温室需要定期通风,其目的是 。
参考答案:(1)南?大?(2)温度?温室效应(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通过玻璃透射进来,使室内地面温度升高;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从而把热量保留在温室内)?(3)空气、水分等条件没有得到改善?(4)调节大气成分,补充CO2
本题解析:大棚农业是近十几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它利用了“温室效应”的原理:太阳光能够进人温室里面,而温室内的热量却不容易散失到温室外,这样就使温室内的温度要高于自然状态的温度,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正常生长的农作物,却能在温室内生长的很好。大棚农业生产就是充分发挥当地气候资源中光照的最大效用,生产反季节蔬菜、花卉和瓜果,实现农业的增收。大棚的顶部坡面应朝向南方,冬季时α角应比夏季时大一些,因为冬季的太阳高度角比夏季小;冬季在温室大棚中虽然能生长出新鲜的蔬菜、瓜果和花卉,但没有自然状态下产出的品质好,是因为温室只改善了其环境中的热量,而空气、水分等其他气候要素却需要通过其他的途径加以改善。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在下列宇宙条件中,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是
A.太阳辐射稳定
B.八大行星公转互不干扰相对安全
C.日地距离适中
D.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包括地球的自身条件(液态水、较厚的大气层和适宜的温度)和地球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和较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太阳一致较为稳定,为地球提供了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补干扰,为地球形成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的原因分析,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注意因果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北京时间2001年8月18日、26日和9月24日,太阳先后3次出现特大耀斑活动,大量x射线和质子爆发。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耀斑现象发生在太阳的2.这几次太阳活动造成的影响最可能是
A.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E.引起电离层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F.使达到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G.爆发几分钟后指南针照样能够正确指示方向
H.对人造卫星的运行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标志。太阳大气由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耀斑,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太阳风。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往往与地球各地年降水量变化周期有相关性。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具《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前耗光。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组织联合发表的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
世界自然基金会保育部门的主管苏利文表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民的生活形态和消费水准,再加上他们的原油出口,让他们成为在地球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排行第2至第6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美国、科威特、丹麦和新西兰;英国排名第18。
报告还指出,如果全球人类都像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人民一样浪费的话,那么地球人需要立即找到另外两个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才能满足自然资源需求。 读上面材料,完成问题
小题1:这段材料说明了"地球资源"具有哪种特点(?)
A.容易被破坏
B.利用潜力大
C.再生能力差
D.数量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