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A.北半球寒流 B.南半球暖流 C.使沿岸气候增温增湿 D.使沿岸气候降温减湿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a处等高线数值小且较稀疏,为平原地形,A错误;a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不利于储存地下水,C错误;b处等高线密集,形成山峰,且该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因此是向斜成山,B对;b处为向斜,不宜修建隧道。
【小题2】根据图中纬度数值的变化规律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此处洋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方向,为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考点:地质构造、洋流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关于对下列景观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河床只有a岸受到侵蚀
B.若河流中有砂金,淘金处应在a地
C.若在a、b处,建港口,,应在b地
D.若在a、b处,建城市,,应在b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河道弯曲,说明两岸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A为凹岸,侵蚀作用明显,适宜建港口。B为凸岸,堆积作用明显,适宜建城市和淘金。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中数码①-⑦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甲大陆北部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是( )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小题2】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
A.②与⑤
B.①与⑥
C.③与⑤
D.③与⑥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甲大陆自然带呈南北对称分布,故该大陆应该为非洲大陆,因为非洲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甲大陆为非洲大陆,故位于非洲板块上,其北部位亚欧板块。
【小题2】根据乙大陆东部湿润,西部干旱可知,且位于南半球可知,该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由上题可知,甲大陆为非洲大陆。图中①为热带雨林,②为热带草原,③为热带荒漠,④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⑤为热带沙漠,⑥为热带草原,⑦为热带雨林,故图中①与⑦相同,②与⑥相同,③与⑤相同。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带分布及板块交界。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1)~(5)题。(13分)
材料一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方框代表岩浆、沉积岩和岩浆岩,数字代表各种地质作用。
材料二 亚洲东岸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1)材料一图A中代表岩浆的是________(填字母);图A中的地质作用与图B中乙、丙两处岩石的形成对应的是乙________、丙________(填数码)。
(2)图B中丙岛屿常发生火山喷发、地震的原因是由于位于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相撞挤压附近,地壳运动活跃。
(3)图B中甲、乙两处出现地形倒置的是 处,原因是
。
(4)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应选择____________(甲或乙)处,理由是 。
(5)据图B分析,甲地东西侧谷地发育的河流流域面积相当,但东侧河流水量较小。请从河谷成因差异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参考答案:
(1)a ② ① (2)亚欧 太平洋
(3)甲 该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
(4)乙 乙处岩层为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5)甲地东侧为断层构造,岩层断裂,河水下渗明显;西侧为背斜谷,河流水不易下渗。
本题解析:
(1)地壳物质循环图中,可判知c为沉积岩,a为岩浆,b岩浆岩。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岩,乙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丙是岩浆活动形成的。①代表岩浆活动,②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作用。
(2)若为亚洲东岸图,丙应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带,多火山地震。
(3)甲是向斜成山,乙是背斜成山。甲是地形倒置现象,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
(4)修隧道要在背斜构造中,岩层为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5)图示甲地东侧为断层人力,岩层断裂,河水下渗明显,水量较少;西侧为背斜谷,河流水不易下渗。
考点: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和地壳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某河谷一块高约二百米的巨大沉积岩崖壁上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河谷所在流域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图 是“崖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 题。
1.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水侵蚀
2.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
A.年平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上升
B.海拔越高洞穴形成的年龄越轻
C.海拔越高岩石年龄越老
D.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运动及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