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高原冰川广布,冰雪融水是河川径流的主要补给水源。读图,属于冰雪融水补给的是图?(填序号)。该类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2)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集中区域.湖泊的成因多数是
(? )
A.石灰岩溶蚀而形成
B.山体滑坡阻塞河道而形成
C.火山口积水而形成
D.地壳运动产生凹陷而形成
(3)青藏高原多数湖泊及其环境具有的特点是?(填序号)。
①可作为生活水源?②富含盐碱资源?③富含稀有金属
④周围是农用?⑤周围是草地?⑥周围是牧民居住区
(4)青藏高原资源丰富,能源优势尤为突出。青藏高原可
再生的清洁能源是? (? )
①生物能?②煤炭?③地热能?④水能?⑤太阳能?⑥石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5)从上海乘坐特快列车去拉萨,沿途农业地域类型的演变是:水田农业、传统旱作农业、?。
参考答案:(1)②?气温? (2)D? (3)②⑤? (4)C? (5)河谷农业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湖泊成因及特点等知识。青藏高原地区冰雪融水补给河流,一般受到气温的影响.气温越高,补给量越大。该地区湖泊多由地壳运动下陷而成。青藏地区突出的清洁能源是太阳能、水能和地热能。该地区在地势较低地区发展有河谷农业。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新疆和田地区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和田位置图
材料二:和田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33mm,所平均蒸发量为2600mm。
材料三:和田地区人口与耕地变化
材料四: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

(1)和田地区河流的流向以______________为主,其主要补给水源来自____________(地点);河流径
? 流量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和田地区人口的变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和田地区所平均降水量远远小于年平均蒸发量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自南向北;昆仑山;水量小,水量季节变化大,夏季水量多
(2)人口增加,对燃料的需求增加,导致对植被的过度樵采,植被被破坏;对水的需求增加,使水资源
? 减少,进而导致荒漠化加剧;对粮食的需求增加,促使人们扩大耕地面积,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深居内陆,距海远,地形封闭,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太阳辐射强,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
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中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下题。

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