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①沉积岩 ②变质岩 ③岩浆岩 ④热带季风气候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 ⑥温带季风气候 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⑨温带落叶阔叶林 A.①⑤⑧ B.①⑥⑨ C.②④⑨ D.③⑤⑦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石英砂岩形成后,当地地壳上升,石英砂岩岩层出露受到外力侵蚀作用形成峰林景观。故B正确。
【小题2】石英砂岩为沉积岩,张家界位于我国湖南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当地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A正确。
考点:地貌成因、区域自然地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沧海桑田”之说是指
A.地质作用
B.内力作用
C.地壳运动
D.地质构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沧海桑田”之说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海陆变迁。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 ]
[? ]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中甲、乙代表某种岩石或岩浆,箭头代表不同的地质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如果乙岩石中含有化石,则箭头表示( )
A.冷却凝固
B.变质作用
C.重熔再生
D.外力作用
【小题2】如果箭头表示重熔再生,则甲来自于(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D.地表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岩石的特点,由题干中“乙岩石中含有化石”可知,乙应该是沉积岩;图中箭头指向乙,结合地壳物质循环中各个环节的地质作用可知,箭头应当表示的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即外力作用,故选项D正确。
【小题2】如果箭头表示重熔再生,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推断可知,乙应该是岩浆,一般认为岩浆位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么甲处岩石应该在软流层上部的地幔部分,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甲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乙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5分)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6分)
(3)描述下图所示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2)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3) 由南向北 (东南向西北),太阳年辐射总量逐渐增加(2分);由南向北(东南向西北),降水更少天气更晴朗且海拔更高(2分)
本题解析:
(1)从景观图和地貌类型素描图看该地貌位于山前,河流流出山口处,呈扇形分布,可判断为冲积扇或洪积扇。其形成过程要注意,该处正处于由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河流速度减缓,导致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
(2)结合区域图和景观图可知,贺兰山位于银川平原西北部,一方面阻挡冬季冷空气南下和西部大沙漠的东扩,另一方面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增加降水。
(3) 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
③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④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图中太阳辐射高值中心在东南部,低值中心在西北部。由图中黄河可以判断该地的地理位置,结合上面影响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可知主要原因是天气因素。图中降水向西北递减,原因是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少。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