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受金融风暴影响,珠三角地区产业纷纷向外转移,部分产业转移至我国西北地区。
材料二:如图

根据材料一,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对于珠三角的比较优势有哪些?(3分)
根据材料二,分析宁蒙交界处形成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4分)
(3)宁蒙交界处的工业园区因“高能耗、高污染”工业的大力发展,成了中国西部的“百里污染带”。试分析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3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1)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对于珠三角的比较优势:产业基础好;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优势;市场腹地广阔。
(2)由材料二可以判断,宁蒙交界处形成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水源丰富;地价低廉;煤炭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完善政策优势;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3)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大面积草场、耕地被占用;三废污染;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Ⅰ工业化进程速度比城市化快
C、该国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
D、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2、阶段Ⅲ,该国第二产业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
A、技术导向型产业
B、动力导向型产业
C、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D、原料导向型产业
参考答案:1、D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该河流干流总落差仅256米,通航期有7—9个月。伏尔加河的大规模开发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进行阶梯开发为重点,通过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实现了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材料二?伏尔加河流域简图及伏尔加河综合开发示意图。
材料三? 2013年5月我国西南能源进口通道(含中缅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将如期建成,连同西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东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海上油气运输通道,我国能源进口四大战略通道格局初步形成
?
(1)指出伏尔加河阶梯开发的主要限制性因素。(4分)
(2)说出伏尔加河综合开发为流域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有利条件。(10分)
(3)分析伏尔加河流域的开发对河中鱼类繁殖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4)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有人提议,未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应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你是否赞成,并说明你的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4分)河流落差较小(2分)、封冻期较长(2分)
(2)(10分)发电,为经济发展提供能源(2分);航运,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输条件(2分);?供水,水库蓄水为经济发展提供用水(2分);旅游,促进以旅游为主的经济发展(2分);养殖,利用文库、河道发展水产养殖(2分)。(为工业发展提供能源、良好运输条件和工业用水等。)
(3)(6分)流域内工农业发展排放污水,污染河流(或水量减少,水质恶化)(2分);修建大量水库,阻碍鱼类洄游(或改变鱼类的生存环境)(2分);湖泊咸水倒灌,影响鱼类繁殖(2分)。
(4)(8分)赞成(2分)。相对于煤炭,油气为较清洁的能源;能源消费结构以油气为主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随着四大能源通道的形成,我国可以从世界市场购买大量油气资源来取代煤炭的地位;我国煤碳资源丰富,技术先进,可转化为油汽资源。(答其中3点得6分)
不赞成(2分)。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为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国内油气产量不能使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成为主要能源;通过四大通道进口油气的量是有限的;且其安全性不能完全得到保证;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缓解环境污染问题。(答其中3点得6分)
本题解析:
(1)河流的梯级开发是以河流落差为基础,综合开发利用河流的供水,发电,航运等功能。而伏尔加河落差小,封冻期长限制了河流功能的发挥。
(2)河流的综合价值体现在供水,发电,航运,旅游,养殖等方面。
(3)流域开发,一方面,修水库,拦大坝等工程改变了鱼类生存的天然环境,阻碍了鱼类洄游等生活习性;另一方面,流域经济发展污染河水,使水质变差,影响了鱼类的生存环境;再者,流域用水增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甚至湖泊水倒灌,改变了河水水质,影响鱼类繁殖。
(4)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并且开采利用容易,而油气资源储量不足,进口渠道有限。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宜用石油天然气代替煤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我国在不断开发石油天然气的进口渠道,煤炭转化为油气资源的技术也在发展成熟,石油天然气的燃烧效率比煤炭高,且污染较小,从这个角度来说,赞成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来代替煤炭。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有利优势是(?)
A.国际经济环境
B.对外开放政策
C.侨乡
D.重化工业基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源能源短缺,而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外开放政策,又是我国侨乡,发展成为我国轻工业基地.
考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问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是2.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风化作用和过度放牧
B.风蚀作用和开山取石
C.水蚀作用和滥伐森林
D.沉积作用和环境污染
E.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F.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G.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H.彻底退耕还林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我国南方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人为因素是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选择C项。
2.从“红色荒漠”形成的原因可知,由于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形成的。酸雨首先要从提高植被覆盖率入手。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