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城市与地理环境》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①②③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经济因素。经济原因:一方面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主要受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商业、工业和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也不同(商业用地大于住宅用地大于工业用地)。Ⅰ、Ⅱ、Ⅲ三条曲线分别代表商业、住宅、工业的付租能力变化。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在商业付租能力高的地区能够形成商业区。图中①③⑤地能形成商业区。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3: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地租的主要因素。城市地租主要受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影响。距离适中越近,交通通达度越高,地租水平越高。③处可能为交通发达。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如图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1998—2007年间,该市
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
B.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
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D.建成区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
小题2: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城市面积变化每年正向变化,说明城市面积逐渐扩大。
小题2:城市建成区面积正向变化最大,说明城市面积增加很快,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0分)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我国东部沿海形成秋季罕见的“双台风”效应,华东遭受了严重的风雨影响,使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告急,“城市雨涝”再次成为网络热议话题,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10月份某日某时刻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材料二 10月份浙江某地连续几天的气温变化情况?
材料三 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1)简析此时马六甲海峡海水的流向。(6分)
(2)根据材料,判断“双台风”开始影响浙江某地的时间并说明理由。(8分)
(3)城市内涝与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关系最为密切,并据此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6分)
参考答案:
(1)根据马六甲海峡等压线分布特征判断此时吹偏南风,海水从东南流向西北(6分)
(2)时间:10月5日或10月6日(2分)
理由:台风是低压系统,盛行上升气流,带来大量隆水;(2分)云量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晚大所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小。(2分)从图中可以判读5日(夜间)开始昼夜温差变小(2分)
(3)环节:下渗(2分)
措施:增加城市绿地,增加透水砖(或增加通透式路面)改善城市排水系统。(4分)
本题解析:
(1)根据10月份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可以看出,亚欧大陆上是高压,马六甲海峡附近的海域时低压,所以马六甲海峡吹的是偏南风,海水从东南流向西北。
(2)根据10月份浙江某地连续几天的气温变化情况图,可以看出5日(夜间)开始昼夜温差变小。因为台风是副热带洋面气旋,盛行上升气流,过境时会有大量降水,云量增大,白天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最高温变低;夜晚,保温作用增强,气温下降的慢,最低温变高。
(3)内涝属于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的环节出了故障,即下渗。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建筑物越来越多,尤其是城市的地面被水泥地取代,水循环的下渗环节受到阻碍。因此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适当增加绿地面积,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图是“某地区合理规划后的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当地主导风向最不可能的是________(选择填空),理由是________
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
小题2:随着城市的发展,现需要一片新的居住用地,①~④中最合理的地区是________。
小题3:该市欲在O、P两地规划建设自来水厂和化工厂,合理的布局方案是:
O地建设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P地建设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B?城市规划合理,工业区位于城市的西侧,住宅区位于城市的东侧
小题2:④
小题3:化工厂
化工厂既有大气污染,又有水污染;应布局在当地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
自来水厂
P地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的合理规划。
小题1:结合工业区的位置,工业区避开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故不可能为偏西风;
小题2:若为①,则会破坏林地;②位于工业区内,污染严重;③位于工业区的下风向,环境污染严重;④位于未利用土地,影响小,环境条件较好。
小题3:自来水厂应建在河流上游,水质好;化工厂应布局在河流下游的工业区内,对城市的环境污染小。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中的甲、乙、丙为山东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山东省三次产业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第二产业
B.乙是第一产业
C.丙是第三产业
D.甲是第三产业
小题2:关于山东省1980-2006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增多
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化最大
C.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变化最大
D.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从1980年到2006年山东省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都应该降低,所以甲表示第一产业,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应上升较快,第二产业的比重占主导,所以图中乙为第二产业,丙为第三产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根据上题判断,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降低,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所以第一产业吸纳的劳动力比重降低,A选项错误;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变化和就业比重变化最大,BC选项错误;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D选项正确;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大气的热状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