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A.1/4 B.1/3 C.1/2 D.3/4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客机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东八区区时)从北京起飞,7小时后为北京时间当日19时,此时A地(西十一区的中央经线上)为6月22日0时,A位于北极圈上,6月22日为极昼,0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向,故C正确,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经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那段劣弧,故A错误;客机航行方向大体向东,太阳视运动方向向西,故B错误;飞经A点时,客机向东飞行,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右侧为南方,故D错误。
【小题2】日界线分别为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和0时所在的经线,客机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起飞,14小时后到达芝加哥,此时为北京时间6月23日2时,此时6月23日0时所在经线为90°E,故属于22日的地区范围是90°E向西经过0°经线至180°经线,共270°,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故D正确。
考点:时区区时相关计算,最短距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1年12月22日,我国某中学地理小组进行太阳高度和当地经纬度观测。操作方法是:在操场上选择一点A处,垂直立起一根竹竿(竿长2米),画一个半径为2米的圆圈,将观测到的竿端点在地面所投影的变化记录在操场平地上。下图为“竿端投影变化图(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21.5°N,130°E)
B.(40°N,110°E)
C.(21.5°N,110°E)
D.(40°N,70°E)
小题2:这一天,该地同学观测日出、日落时,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
A.正东方,正西方
B.东北方,西北方
C.东南方,西南方
D.东北方,西南方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竿影变化轨迹与圆圈相切处为最短影长,也就是当日当地太阳最高的时刻(12:00),此时北京时间12:40,相差40分钟即相差经度10度,当地正午时刻较北京时间迟,位于东八区西边,按照东加西减,故当地经度为110°E;当地正午时刻的竿影长与竿长相等即正午太阳高度为45度,当日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同一天,两地纬度差等于正午太阳高度差原理,可计算出当地的纬度90°-45°-23.5°=21.5°,C正确。
小题2: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故选C 。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①--⑤为0°至北纬66°34′之间不同日期的昼夜分布曲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曲线由①→②→③变化的时段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是2.曲线由⑤→④→③变化的时段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2008年1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80°25′S、70°07′E)”。并为下一步建立天文台作准备。在“昆仑站”进行连续天文观测的最长时段对应的昼长分布曲线位于
A.从北回归线到赤道
B.从赤道到南回归线
C.从南回归线到赤道
D.从赤道到北回归线
E.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缩短
F.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增长
G.南半球昼长夜短,且夜逐渐缩短
H.南半球昼短夜长,且夜逐渐增长
I.①和②之间
G.②和③之间
③和④之间
④和⑤之间
参考答案:1. C
2. A
3.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图中①日期,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③日期,全球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所以①→②→③变化的时段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是从南回归线到赤道。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本题考查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图中⑤日期,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③日期,全球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所以曲线由⑤→④→③变化的时段内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移动到赤道。北半球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短。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本题考查极地科学考察研究的意义。南极科考应位于南半球的夏季,但天文观测应选择南极的极夜期,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半球。④和⑤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极大陆处于极夜期。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运动及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