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和图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天文学上以冬至(12月21日前后)作为冬季的开始;而我国古籍上则多用立冬(11月8日前后)作为秋冬的界限;气象工作者一般使用中国学者张宝坤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提出的四季分法,这种划分方法的冬季是从该地后半年连续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降低到10℃以下开始,当温度高于10℃时,标志冬季的结束。
材料二:
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
(1)简述我国第三阶梯冬始日期的分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地点地理位置差异很大,但冬始日期时间却基本相同,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州只有冬季而没有冬天之说,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东北地区“大院小宅”的民居形式。
(4)依据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分析形成“大院小宅”这一古民居形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若此图示是以甲为中心的等震线图,则

[? ]
A.同一等震线上震中距相同
B.破坏程度表现为甲>乙>丙>丁
C.各点数量关系为丁>丙>乙>甲
D.甲点为震源
3、综合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西北方向的气压中心,其中心气压值约为____百帕。该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该地区为___气团。(6分)
(2)在A、B两条锋线中,A代表___锋(冷或暖),B代表___锋(冷或暖)。这两条锋线与该处的低压中心合为一个大的天气系统,称为_________。(6分)
(3)在此季节内,若A锋面的推进速度很快,我国北方地区常会出现___(选择填空)。(2分)
A.暴风雪天气? B.连阴雨天气
C.沙尘暴天气? D.晴朗天气
4、单选题 霜是大气中的水汽凝华在地面或地物上(如草叶等)形成的冰晶,一般形成在冬季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下图为某区域2010年冬季三个日期的无霜区分布范围示意图,图中无霜区外均为有霜区。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三个日期中,M城有霜的日数有
[? ]
A.0日
B.1日
C.2日
D.3日
2、图示区域中部地区每年有霜日数明显少于周边地区,其主要形成因素是
[?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人类活动
D.地形
5、单选题 ? 下图是一幅没有等高线注记的局部地形图,等高距为300米,AB是河段,当B点气温为15℃时,则C点的气温为

[? ]
A、6℃
B、22.5℃
C、24℃
D、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