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回答问题。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候凉爽 ②印第安人的祖居地 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资源丰富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E.①②
F.②④
G.①②③
H.①③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亚马逊河流域由于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终年高温多雨,闷热潮湿,且雨林茂密,故不利于人类生存,故人口分布稀疏。
2.巴西高原东北沿海为沿海平原地区,由于纬度略高,则气候适宜,故适宜人类生存;而该地区为主要的移民地区,文化多样,水能资源与人口分布关系不大。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并能结合世界主要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而分析人口稀疏区和相对稠密区的地理原因。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市可能是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增长模式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是
1.甲市可能是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增长模式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是
A.拉萨
B.延安
C.上海
D.昆明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1.材料反映该地区出现人口负增长,且已经有14年,故上海符合。
2.结合上题分析,甲市的人口增长模式应符合“低—低—低”模式,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故判断②地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如果用a表示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A.aB.c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目前中国人口数超过了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但未达到中国的环境承载力。选择C项。
	本题难度:困难
	        4、多选题  下图表示世界大城市比重的演变趋势示意图。据此回答:

1.曲线所反映的大城市发展的演变规律是2.阶段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A.大城市数量先增后降
B.大城市数量比重先增后降
C.大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大城市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E.沿海地区
F.热带气候区
G.矿产丰富地区
H.农业较发达地区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早期的大城市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地农业发达,地形平坦,水源丰富,气候适宜,利于城市建设。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下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问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2.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2.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③
D.⑥
E.①
F.②
G.④
H.⑥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是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
2.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地区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气候。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