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0分)涝渍灾害是指因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的水文灾害。下图是我国涝渍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明形成我国涝渍灾害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6分)
(2)简述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的发生。(4分)
参考答案:
(1)平原地区,地势低洼;(2分)季风气候,暴雨集中;(2分)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2分)?
(2)加强监测预报、建立灾害预警体系,(2分)兴修水利,建设完善的排涝系统。(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可以看到,我国涝渍灾害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的平原地区。我国是季风气候,夏季暴雨集中,在地势低洼区,因排水不畅,容易积水成灾。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一旦发生 灾情,受到的经济、财产损失少,受灾较重。?
(2)预防涝渍灾害,一是要加强监测预报、建立灾害预警体系。二是要兴修水利,建设完善的排涝系统。三是加强绿化,保护植被,提高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3年7月至8月上旬,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部分地区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强度都突破了历史纪录。

指出上述地区在夏季致使伏旱天气形成的天气系统,并简述造成该地区此次“高烧持续不退”的自然原因。
参考答案:(10分)
天气系统:副热带高气压(2分)
原因: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与历年相比较短,晴天增多;(2分)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持续时间长,导致气温持续攀升;(4分)(大气环流异常),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较往年偏少。(2分)
本题解析:
2013年7月至8月上旬,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致使伏旱天气形成的天气系统是副热带高气压,在其影响作用下,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与历年相比较短,晴天增多,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持续时间长,导致气温持续攀升,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较往年偏少,致使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影响重,部分地区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强度都突破了历史纪录。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撒哈拉沙漠中的风暴
B.2010年我国南方的冰雪天气
C.亚马孙雨林中的持续强降雨
D.长乐拉丁酒吧“1·31”重大火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判断自然灾害的基本标准:一是自然发生的而不是人为的;二是对人类造成灾害的而不是无害的。故只有B符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理解,难度较小。解答时注意:自然灾害的诱因是自然异变,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一下两种状况不是自然灾害①非自然原因引起的;②无人区,未对人类社会造成破坏。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自然灾害的基本属性是
①规律性?②自然属性?③社会属性?④周期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自然资源是来自自然界,并用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自然灾害的基本属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自2013年以来东北经受秋雨多、冬雪大,加之春季气温低、回暖晚的影响,农业生产面临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如图示意2013年4月某日东北某地备耕土地的渍涝景观。据此回答问题。

(1)分析该地2013年春涝严重的自然原因。(6分)
(2)指出春涝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危害,并简述减轻春涝危害的主要措施。(9分)
参考答案:
(1)(6分)
上一年秋季降水多,冬季雪量大,地面积雪增多,土壤含水量增多;入春以来,气温偏低,土壤解冻缓慢,不利于地下水下渗;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大量冰雪融水在低洼地聚积;地势低洼,排水下畅。(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
(2)(9分)
影响春播,延误农时。(3分)
在积水地块采取疏通排水渠或新挖排水沟;加快除雪措施;选用抗涝早熟作物。(每点2分。)
本题解析:
(1)该地是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降水主要在夏秋季。2013年春涝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上一年秋季降水多,冬季雪量大,地面积雪增多,土壤含水量增多;入春以来,气温偏低,土壤解冻缓慢,不利于地下水下渗;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大量冰雪融水在低洼地聚积;地势低洼,排水下畅。
(2)春涝对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危害春播,延误农时。因地表积水,无法进行播种。减轻春涝危害的主要措施是在积水的地块采取疏通排水渠或新挖排水沟;加快除雪措施;选用抗涝早熟作物。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