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 C.能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材料”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0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可知,C02能够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使大气升温。所以该实验模拟的是温室效应。
【小题2】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A错误;BC明显错误,C02能够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C正确
【小题3】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气候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升高(又叫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原因有C02排放量增加和自然环境消耗C02量减少,植被的光合作用是吸收C02呼出02。故D正确。
考点:考查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及全球变暖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 “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题。
【小题1】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
A.①——云层反射的大气辐射
B.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C.③——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D.④——大气反射的地面辐射
【小题2】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A.减弱①
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
【小题3】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小题1】图中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A错。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正确。③表示的是地面辐射,C错。④表示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部分,是大气逆辐射,D错。⑤是大气辐射中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
【小题2】人造烟雾可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④是大气逆辐射,可增强④,D正确。
【小题3】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行较少,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多,因此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于地面辐射③,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P处有一个探空气球。读图,完成问题。
1.该气球的运动趋向最可能是2.M地和N地对应的地面上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向东南方向
B.向西北方向
C.向西南方向
D.向东北方向
E.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F.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G.M对应地为阴雨天气,N对应地为晴朗天气
H.M对应地为晴朗天气,N对应地为阴雨天气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1.根据等压线判断P地的风向为东南风。故选B项。
2.3500米高空处M为气旋,N为反气旋,对应的地面上的天气系统可能分别是反气旋和气旋。故选D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图示意2014年4月6~15日,福建省同纬度沿海某地和内陆某地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沿海,乙地位于内陆
B.该时间段内,甲地气温日较差都大于乙地
C.该时间段内,甲地降水总量大于乙地
D.该时间段内,甲地日最低气温变化幅度大于乙地
【小题2】关于乙地4月13日天气的预报,最有可能的是( )
A.阴有小雨
B.多云转阴
C.午后有雷阵雨
D.小雨转中雨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上可以看出,甲地的气温变化更大,说明其所处的地方是内陆,而乙地的气温变化更小,是沿海;该时间段内,乙地在13日这天的日较差要比甲地更大;从降水量的数值可以看出,乙地的降水量要大于甲地;可以看出,该时间段甲地日最低气温变化幅度大于乙地,故选D.
【小题2】从乙地4月13日的气温图可以看出,气温很高,所以其降水是由于气温高,形成的对流雨,下雨是午后形成的雷阵雨,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某地的气候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2012年10月下旬某时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首尔目前受锋面控制,天气状况是( )
A.大风、升温、阴雨天气
B.风力减小、升温、天气晴朗
C.大风、降温、阴雨天气
D.风力减小、降温、天气晴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首尔在锋面气旋中,所以受冷锋控制,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阴雨天气。
考点: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试题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