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经度位置,可判断该大洲为非洲。读图可知,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尼罗河的主要水量来自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此时正值雨季,图中C地树木茂盛,草类葱绿,动物大规模向北迁移。
【小题2】根据图中等温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可知,①为热带草原气候,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③为地中海气候,④为热带季风气候。根据地形剖面图中海陆分布状况,可判断该经线为20°E,该洲为非洲。非洲缺少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考点:该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热岛效应”示意图,回答下题。
【小题1】“热岛效应”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温室效应
B.臭氧层的破坏
C.城市大量消耗能源释放废热
D.城市水域面积小,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不大
【小题2】很多城市在市区与郊区之间广种花草林木,其主要目的是( )
A.避免市区大气污染物污染郊区
B.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对市区降温、增湿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城区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就是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产生原因大致有:城区人工建筑物较多,改变了城市的自然下垫面,绿地、水体等自然下垫面相应减少,造成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升高,吸收率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相对较生,产生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的热辐射,加剧温室效应的影响;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人工热源的影响,C正确。
【小题2】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风一般由郊区吹向市中心,在市区与郊区之间种花草林林,可对市区降温增湿,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热岛效应的原因及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为北美洲2014年某日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问题。(13分)
(1)判读图示天气形势所处的最可能季节,并说明理由。(5分)
(2)比较丙、丁两地的风速,并分析原因。(3分)
(3)分析甲乙附近形成的锋面性质,并说明该锋面过境时和过境后甲地的天气状况。(5分)
参考答案:
(1)冬季(1分)。此时图示等压线显示北美洲大陆中高纬地区以高压占据主导(2分);说明北美大陆比同纬度的海洋降温快,气温低,在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形成冷高压中心(2分)。所以最可能是冬季。
(2)丙地的风速比丁地大(1分)。原因: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而丁地的等压线比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2分)。所以丙地的风速比丁地大。
(3)冷锋(1分)。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2分);过境后,冷气团控制,天气转好,气温下降,气压上升。(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此时图示等压线显示,北美洲大陆中高纬地区以高压占据主导,说明北美大陆比同纬度的海洋降温快,气温低,在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形成冷高压中心。所以最可能是冬季。
(2)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特征,丙地等压线密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丁地的等压线比较稀疏,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所以丙地的风速比丁地大。
(3)图示为低压中心,北半球的气旋是逆时针辐合,所以图示为冷锋天气系统。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过境后,冷气团控制,天气转好,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考点:等压线图,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某地气温、降水、潜水水位(潜水面海拔)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小题1】上图所示这类气候条件容易诱发的地理现象是( )
A.寒潮
B.泥石流
C.凌汛
D.沙尘暴
【小题2】.下列城市所在地域,与上图所示气候类型相同、海拔相近的是( )
A.天津
B.昆明
C.新奥尔良
D.加尔各答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分析气温最低在0°C以上,不具备凌汛条件,凌汛发生必须要结冰,即气温必须在0℃以下。一般少受寒潮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雨水比较充足,少受沙尘暴影响,最容易诱发的是泥石流(降水量集中时若地形陡且地表多松散堆积物时易发)。故B正确。
【小题2】以温定带:最低月0°以上为亚热带,锁定昆明和新奥尔良(天津市温带季风,加尔各答是热带季风气候),两城市不同的是潜水水位。潜水位与海拔高度有关,一般海拔高的地区潜水位高,海拔低的地面潜水位低。图示潜水为在5米左右,昆明在云贵高原,新奥尔良在墨西哥湾沿岸,潜水位浅说明只能是新奥尔良。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资料的综合判断和气候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等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区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