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六)
2019-06-06 00:18:35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落叶等现象,受环境的影响明显。选择常见、自然生长的植物,各地按统一方法同时对植物的展叶、开花等现象进行观测,其开始时间早晚主要可以反映冷暖状况。读下表,回答各题
1.表中同一树种在两地春季发芽期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对此影响最大的因素是:2.据表信息分析,此三种树木: A.距海远近 B.纬度位置 C.地势高低 D.人类活动 E.在北京,秋季落叶开始时间最早的应是山桃 F.秋季落叶开始时间呼和浩特均早于北京 G.秋季落叶开始时间呼和浩特均晚于北京 H.生长期长度呼和浩特均长于北京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两地发芽期存在差别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北京和呼和浩特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高原,海拔低,气温低。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呼和浩特海拔高,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期短,则发芽迟,落叶早。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回答问题。 小题1: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A.史前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后工业化时期
| 小题2: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 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小题1:材料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场景,故属于农业文明时期。 小题2:农业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而农业生产过程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的生态破坏。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非洲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E地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狭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2.F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3.M地为世界重要的渔场,其成因是 A.地形影响 B.降水影响 C.大气环流影响 D.洋流影响 E.海陆分布 F.降水条件 G.地形 H.洋流 I.温带海区 G.暖寒流交汇 上升流的影响 河流的流入
参考答案:1. D 2. A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纳米布沙漠分布的空间位置可知,位于南回归线的西海岸,其主要原因是附近有中低纬洋流的本格拉寒流,对沿岸有减温减湿的作用造成。 2.由图可知F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主要因为其南面没有陆地,因此没有陆地气候,也就没有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3.根据秘鲁渔场的形成原理类推,该寒流形成的原因是上升补偿流。因此该处的渔场形成的原因也是上升补偿流。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 显的国家之一。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 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增强生态环境监管力度,促进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⑴图中A地区日照时数不及B地区,而积温却高于B地区,试分析其原因。(10分) ⑵B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试分析造成该地区生态脆弱的原因。(6分) (3)请为B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6分)
参考答案: (1)A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小(2分);云层厚,大气保温作用强(2分),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2分),积温高。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日照时数大(2分);海拔高,云层薄,大气保温作用弱,积温较低(2分)。 (2)石灰岩广布,全年降水量大,溶蚀作用强(2分);土层薄,过度砍伐山体林木资源,植被覆盖度低,石漠化严重(2分);降水量大,植被覆盖率低,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2分)。 (3)①开展山体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提高山体林草植被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2分);②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林果业、立体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2分);③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加强区域生态监测与预警快速(3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及河流形状判断,A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所以日照时数小。阴雨天多,云层厚,大气保温作用强,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所以积温高。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所以日照时数大。海拔高,云层薄,大气保温作用弱,高原地形散热快,所以积温较低。 (2)结合前面分析,B地区是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该地全年降水量大,溶蚀作用强。土层薄,过度砍伐山体林木资源,植被覆盖度低,石漠化严重。降水量大,植被覆盖率低,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所以生态环境脆弱。 (3)针对B地区的环境特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展山体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提高山体林草植被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林果业、立体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加强区域生态监测与预警机制。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A.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新的耕地 B.捕捉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人工饲养 C.积极围湖造田种粮,增产粮食 D.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状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新的耕地,可使环境恶化,不利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捕捉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人工饲养,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积极围湖造田种粮,增产粮食,使湖泊面积减小,调蓄功能下降,多旱涝灾害;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状况,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解决水资源短缺,利于可持续发展。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各种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