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十)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慢-快-慢 D.快-慢-快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变化,可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来判断。北半球夜长于昼,即昼短夜长,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变长,故判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确定为d→e段。
小题2: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根据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差异,判断为夏至日到秋分日,由于中间经过远日点7月初,故判断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
小题3:当太阳直射点由a向b移动时,太阳直射点有赤道移到北回归线,而香港位于22°15′N,故太阳直射点先逐渐接近,后远离,故判断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假设O点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的点,则当该点与北京的球面距离达到最短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A.6月22日23时44分
B.12月22日12点16分
C.6月22日11点44分
D.12月23日0点16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O点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的点,说明是晨昏圈与北极圈的切点。该点与北京球面距离最短时,说明是夏季的子夜,或冬季的正午时间附近,北京所在经度是116°E,地方时为6月22日的0点或时12月22日的正午12点,北京时间是120°E的时间,为6月22日0:16,或是12月22日12:16。选项中只有B对。A、C、D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小题1: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
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
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3分56秒
D.为23小时56分4秒
小题2:在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
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B、 C、D
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C、D、 B、A
C.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大,C最小
D.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小,C最 大,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周期和速度。地球自转360°,时间为23时56分4秒,称为恒星日,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称为太阳日。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太阳日,24小时,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小时,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所以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小,C最 大,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 )
A.五带范围不变
B.热带范围将变大
C.温带的范围变大
D.寒带的范围将变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黄赤交角变大,则回归线度数变大,则热带范围变大;而极圈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互余,故极圈度数变小,则极圈到极点的范围即寒带的范围变大,则温带的范围变小。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自2010年三峡工程175米蓄水以来,相关部门对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据此完成问题。1.有关三峡大坝的说法正确的是2.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引起了降水变化,主要表现为
A.大坝阻挡了冬季风,使库区冬季气温升高
B.大坝阻挡了夏季风,使库区夏季气温下降
C.大坝上游受水库影响,水位明显上升,流速加快
D.大坝下游受水库影响,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E.水面全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F.附近陆地全年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加
G.冬季水面温度高,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
H.夏季附近陆地温度低,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大坝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大坝下游受水库影响,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大坝对上游仅是影响库区,它的高度对冬夏季风起不到什么阻挡作用。
2.降水的变化主要与大气中水汽含量和大气运动有关,我国的降水集中于夏季,夏季库区气温较周围地区低,气流下沉,降水减少,而周围地区因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气流上升,温度降低,降水量增加;冬季库区气温较周围地区高,气流上升,降水增加。水的比热容大,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三峡工程的环境效应。
点评:本题考查范围广,难度较小。根据三峡库区的削峰补枯作用分析三峡大坝的作用,结合水陆热容的差异进行分析三峡库区及其周围的局部气候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主要农业地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