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
(2)图中①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称为 ;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②称 。
(3)图中虚线M表示 。
(4)图中A、B两处相比, 处风力较大。
⑸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C
(2)低压 反气旋
(3)高压脊
(4)A
(5)②;②处为高压中心(或反气旋),天气晴朗,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所以昼夜温差大
本题解析:
(1)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故图中C箭头正确。
(2)图中①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为低压中心;②为高压中心,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为反气旋。
(3)图中虚线M是从高压延伸出来的,为高压脊。
(4)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图中A地等压线较密集,风力较乙处大。
(5)①为低压中心,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②为高压中心,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
考点:该题考查锋面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回答。
材料一 在黑海、亚速海和里海之间有一条宽阔的陆上走廊,被称为高加索地区。高加索走廊总面积为44万平方公里,山峦层叠绵延1200多公里的大高加索山脉横贯其中,从黑海北部的塔曼半岛向东南延伸到里海的阿普歇伦半岛,将高加索一分而二。山脉以南被称为外高加索地区或南高加索地区,山脉以北被称为北高加索地区。矗立在大高加索丛山之中的最高峰是俄尔不鲁士峰,海拔5642米,为欧洲第一高峰,山上气候寒冷,终年积雪。大高加索山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1200米以下为阔叶林;1200~2200米为针叶林;2200~3000米为亚高山和高山草甸;2600~3500米为高山苔原;3000~3500米以上为高山冰雪带。
材料二 高加索地区局部图

(1)简析高加索地区发展冶金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6分)
(2)据材料和图分析外高加索地区和北高加索地区气候类型及各自的气候成因。(14分)
参考答案:
(1)锰、铜等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2分);水力资源和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丰富(2分);铁路经过,原料和产品运输便利(2分)。
(2) 北高加索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外高加索亚热带地中海性气候外高加索地区处中纬度西风带,冬季盛行西风,西临黑海,由西风从地中海方向带来的暖湿气流途经黑海遇大高加索山脉阻挡,迎风坡降水多,这就在外高加索造成典型的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多雨的亚热带地中海性气候。在北高加索,海洋水汽难以越过高加索山脉,而秋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却被阻挡在大高加索山脉北坡,造成北高加索地区冬季严寒干燥,夏季炎热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本题解析:
(1)工业区位优势条件,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土地、水源、政策、资金技术等。
(2)读图和材料可知,北高加索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外高加索亚热带地中海性气候,外高加索地区处中纬度西风带,冬季盛行西风,西临黑海,由西风从地中海方向带来的暖湿气流途经黑海遇大高加索山脉阻挡,迎风坡降水多,这就在外高加索造成典型的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多雨的亚热带地中海性气候。在北高加索,海洋水汽难以越过高加索山脉,而秋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却被阻挡在大高加索山脉北坡,造成北高加索地区冬季严寒干燥,夏季炎热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考点:工业区位优势分析,世界区域地理气候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1.关于纬度10°地区太阳高度与降水的关系组合正确的是
[? ]
A.太阳高度最大值前后—雨季?
B.太阳高度最大值前后—干季
C.太阳高度最小值前后—雨季
D.太阳高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前后—雨季
2.近赤道地区降水的日变化规律是
[? ]
A.全天降雨
B.早上降雨
C.午后降雨
D.黄昏降雨
参考答案:1.A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某大洋等温线分布图完成问题。
1.假定①②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而致,则2.若该海域位于太平洋,则②北部水温异常升高时
A.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B.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C.①②都是寒流
D.①②都是暖流
E.可能出现拉尼娜现象
F.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G.可能出现臭氧洞现象
H.可能发生全球增温现象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1.根据等温线的特征可知,洋流都是由低温流向高温,都属于寒流。选择C项。
2.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选择B项。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15分)下图是东亚地区不同季节某日的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

(1)判断图甲、图乙所示天气形势出现的季节是 (2分),并说明理由。(4分)
(2)据图甲分析此时我国长江流域的天气特点,试简述其原因。(2分) 如果该流域长时间受A天气系统影响会出现怎样的天气?(4分)
(3)简述图乙中B天气系统的名称及其影响时的天气状况。该天气系统会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哪些灾害性天气?(3分)
参考答案:
(1)图甲为夏季 图乙为冬季。(2分)理由:图甲此时陆地上为低压,海洋上为高压;图乙此时海洋上为低压,陆地上为高压。(4分)
(2)此时长江流域为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形成“梅雨”天气。(2分) A天气系统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2分) 长时间受其影响长江流域会出现“伏旱”天气。(2分)
(3)B天气系统为冷锋;会带来降温、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会引发寒潮、沙尘暴、风暴潮、海上冰冻等灾害。(3分)
本题解析:
(1)此题要求根据等压线图判断季节。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不同季节陆地和海洋上形成不同的气压中心。此时甲图中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为夏季;乙图中海洋上为低压,陆地上为高压,为冬季。
(2)从甲图可以看出,我国长江流域受准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天气,阴雨连绵。而A天气系统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按受其影响会在我国长江流域形成“伏旱”天气。
(3)从符号可以看出,B天气系统为冷锋。受其影响,会出现降温、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我国冬春季节北方地区的寒潮、沙尘暴等的形成均和此天气系统有关。
考点: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