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8),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简述甲河流量季节变化的特点,并分析成因。(6分)
(2)说明乙处沙漠形成的原因。(6分)
(3)简析图中丙区生产棉花的优势自然条件。(8分)
2、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中,南与印度接壤。面积约31395平方千米,人口约1万人(2003 年),是门巴族、珞巴族的主要聚居地。全县唯一的道路是1994年修建的沙石路——墨脱公路,沿线以18K、80K等(距波密的千米数)来称呼沿线的地名。车要翻越险峻的嘎隆拉雪山垭口,一年中只有三个多月可以勉强通车,从扎木到墨脱约141千米,车要颠簸12小时才能到达。人背马驮依然是当地人主要的运输方式。由于高山阻隔,每年有七八个月大雪封山,墨脱成了与外界隔绝的孤岛。也留下了许多待解之谜。2009年,国家投资9.5亿元,全面改造原沙石公路,其关键工程是修建嘎隆拉隧道,可缩短24千米路程,年通车时间将延长到10个月左右。届时,通行时间和行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1)简要说明上图中原砂石公路不能正常通车的自然障碍及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由于交通的制约,墨脱县城一切从简,机关是全国最小的。从县委书记到百货公司营业员,全城不过60人,商品零售价却是全国最高的,鸡蛋10元一个,农夫矿泉水4~8 元一瓶。元月份的报纸要6月才送达这里。听说“墨脱的公路快修通了”,这在别的地方根本不值一提,而在墨脱,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都具有爆炸性。这意味着我国将从公路史上抹去“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的记载,这里居民的生活将发生奇迹般的变化。
(2)分析墨脱县新公路通车将产生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墨脱县资源丰富,简要说明这里可供开发资源的主要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地居民世世代代以“刀耕火种”的种植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其农业地域类型可称为_________农业。从2010年起这里全部消除了刀耕,转为加强生态建设。简要说明茂密的森林对当地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2009年制定了一项庞大的粮食增产规划。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包括? ( )
①耕地面积广阔 ②水热充足 ③土壤肥沃 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单选题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3.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水蚀作用
B.风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沉积作用
E.水资源利用不当
F.过度放牧
G.滥伐森林
H.环境污染
I.禁止乱砍滥发
G.大力开发梯田
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
材料二?某河段地区图及图中M地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前后冬春季节的有关实验资料。

图4一9
?
| 土壤水分
| 土壤空气
| 土壤有机质
| 大气悬浮物
| 大气水分
|
实施前
| 6.3%
| 25.5%
| 0.7%
| 14.6%
| 18.6%
|
实施后
| 23.5%
| 16.7%
| 3.2%
| 3.4%
| 34.5%
|
(l)M所在地形区是________,其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数据,概括M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法”后,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哪些改善?
(3)M地推广“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缓解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