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A.向斜成谷,背斜成山 B.①处比②处更可能找到石油 C.②处比①处建地下隧道更合理 D.图示地貌由内力作用形成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等高距为300m,那么Q地外围的等高线为600m,中间没有了等高线,说明该地高于600m低于900m,符合这个结论应该选择C项。
【小题2】根据图示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高低,②处中间岩层向下凹,为向斜,而位于河流上游,地势高,为山地;而①处为背斜,但地势较低,为谷地,A错误;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故B正确;挖隧道应选择在背斜构造中,其拱形弯曲能起支撑作用,符合力学原理,且不易漏水,C错误。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貌主要是外力侵蚀的结果,D错误。
考点:等值线的判读,地质构造的成因及其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有( )
A.峡谷
B.V形谷
C.角峰
D.峰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峡谷、峰林、V形谷都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地形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黄土高原
B.东非大裂谷
C.桂林的石灰岩溶洞
D.塔里木盆地的戈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东非大裂谷是因为地壳运动形成的。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的哪个过程使石灰岩变成大理岩?
[?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关上图的叙述不正确的
[? ]
A、乙类岩石中形成的岩石中有层理构造
B、甲类岩石中常常能找到化石
C、⑤⑦⑧为高温熔融
D、主要有外力作用参与的环节是②③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属于甲类岩石的是
A.石灰岩、砂岩
B.大理岩、片麻岩
C.页岩、板岩
D.花岗岩、玄武岩
【小题2】塑造长江三角洲的地质作用属于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甲类岩石可以和岩浆互相转化,说明为岩浆岩,石灰岩、页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片麻岩、板岩属于变质岩,花岗岩和玄武岩分别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
【小题2】长江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冷却凝固、高温重熔、外力作用、变质作用。
考点:岩石圈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人类与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