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06 01:42:20
【 大 中 小】
|
1、综合题 读下列一组图,图a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图b为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图c、图d分别表示四地气温和降水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 读图a,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分布规律是 。 (2) 下列关于洋流是叙述正确的是 A、甲洋流常年受东北信风吹拂 B、乙是逆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C、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D、丙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 (3) K海域著名的渔场是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4) 下列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 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C、M海域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D、K海域的渔场是由于上升流而形成 (5)图a中阴影代表的自然带是 ,该自然带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具有纬度差异,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6)图b表示的是________(南或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7)图a中M、Q、P三地,常年在图b中⑥带控制下的是________,其形成的气候类型的名称为___________。 (8)甲、乙、丙、丁四地与图a中①地气候类型一致的是 ,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与②地气候类型一致的是 ,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参考答案: (1)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2分) (2)D(1分) (3)北海道渔场(1分) 寒暖流交汇,鱼种丰富,饵料丰富(2分) (4)C(1分) (5)亚寒带针林带(1分) 受洋流影响(东岸寒流,西岸暖流)(1分)。 (6)北半球(1分) (7)Q(1分)温带海洋气候(1分) (8)甲(1分)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季风交替控制(1分) 丁(1分) 全年温和湿润(1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洋流分布模式图和材料可知,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为顺时针方向。 (2)从图中可以得出,甲洋流为加纳利寒流,是北大西洋暖流的支流,受到陆地的阻挡方向发生变化,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乙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是顺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丙为北印度洋环流的一部分,其方向为顺时针,为夏季,其形成是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形成的。 (3)K海域靠近日本,为北海道渔场,其形成原因为寒暖流交汇,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饵料丰富,鱼类也丰富。 (4)Q地海域的洋流为阿拉斯加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P地海域洋流为千岛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M海域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海雾;由上题可知D选项错误。 (5)图a中阴影部分分布在俄罗斯北部,为亚寒带针叶林植被,而东西分布宽度不同主要是受洋流的影响,东部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分布面积大,西部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分布面积小。 (6)根据风带的风向可知,此图表示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7)b图中⑥带为盛行西风带,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图a中Q地符合条件。 (8)图a中,①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其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季风交替控制,②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全年温和湿润;根据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图可判断,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丁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考点: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及分布 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主要包括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渔场等。而对气候类型的判读,首先判断南北半球,然后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8分)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10分) (2)指出渔产品加工业所属导向型工业的类型,并分析在M海域沿岸国家发展该工业的区位优势。(8分)
参考答案: (1)(10分) 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2)(8分) 原料导向型;临M海域世界优良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属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裕(或工资水平低);临近欧洲,渔业加工产品消费市场广阔;西临大西洋,海运交通方便。
本题解析: (1)读图,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N渔场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 M渔场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2)渔产品加工业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应靠近原料产地,属于原料导向型。临M海域有世界优良渔场,渔业资源丰富。沿岸国属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裕,且工资水平低。M沿岸国家临近欧洲,渔业加工产品消费市场广阔。西临大西洋,海运交通方便。有利于渔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考点:不同区域大气环流的差异,区域渔业资源发展的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气温变化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 ) A.保温作用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全球气候变暖
| 【小题2】现象直接引发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平面下降 B.作物生长地发生改变 C.地下水位下降 D. 降水增多
|
【小题3】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
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气温呈波动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的表现。选择D项。
【小题2】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有:海平面上升;作物生长地发生改变。选择B项。
【小题3】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气温上升,所以治理措施要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10”( 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读图回答题。
1.①地的各种辐射,以可见光为主的是2.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3.①②两地热力状况为
A.A1
B.B1
C.C1
D.D1
E.两者均增强
F.两者均减弱
G.前者减弱,后者增强
H.前者增强,后者减弱
I.A1>A2
G.B1>B2
C1<C2
D1>D2
参考答案:1. A
2. C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①地的辐射A1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吸收较少,因此A1以可见光为主。
2.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A2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D2为大气的逆辐射,会增强。
3.:①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②地多,所以A1>A2。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热力作用的过程,并结合大气吸收作用、云层的反射作用和大气密度对削弱作用的影响等内容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10分)下表为澳大利亚两城市降水量比较,读图表,回答问题。
城市
| 1月
| 7月
| 年降水量
|
达尔文
| 437
| 1
| 1707
|
阿德莱德
| 19
| 67
| 451
|

(1)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表中两城市1月与7月降水的差异及原因。(4分)
(2)澳大利亚的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非常发达,铁路运输却线路很少。请分析澳大利亚铁路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铁路密度小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1月(夏季):达尔文降水远多于阿德莱德,原因是达尔文受到附近低气压带影响且盛行西北风而降水多;阿德莱德主要受副高控制,降水少。7月(冬季):达尔文降水少于阿德莱德,原因是达尔文受到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南风的影响而降水少,阿德莱德受到西风带影响降水多。(4分)
(2)分布:沿海、沿大城市和矿产丰富的地区分布。(2分)
原因:地广人稀,人口和城市密集分布于东部沿海,且矿产资源也集中分布于离海洋不远处;有发达的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4分)
本题解析:
(1)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一月(南半球的夏季),达尔文降水远远多于阿德莱德,主要因为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南移,达尔文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多,阿德莱德主要受副高控制,降水少。七月(南半球的冬季),达尔文降水少于阿德莱德,达尔文受到副高控制降水少,而阿德莱德受到西风带影响降水多。
(2)结合图中铁路分布进行概括:沿海、沿大城市、矿产丰富的地区分布。主要因为大分水岭的阻隔,沿海人口相对密集,矿区对铁路交通的依赖度高,而内地沙漠广布。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世界主要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