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28分)阅读江苏省的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江苏省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材料2 江苏省资本、劳动力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比较江苏省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有何不同。(6分)
(2)干旱是甲乙两地共同面临的自然灾害,请分析两地干旱时间和成因的差异。(10分)
(3)说出该省的人口迁移流向。并简述对迁入地的影响(8分)
(4)结合材料2描述江苏1997-2007年资本、劳动力、技术创新等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特征和差异。(6分)
参考答案:
(1)7月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1月比7月密集。(6分)
(2)甲地春旱;甲地春季雨季来临晚,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增发旺盛;乙地夏季伏旱;乙地夏季受副高影响,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增发旺盛。(12分)
(3)由北向南。(2分)对迁入地的影响: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6分)
(4)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基本稳定在60%左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劳动力对江苏省经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变化比较大,近年有上升趋势;技术创新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贡献率始终比较小。(6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等温线延伸方向,可以判断7月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1月比7月密集。
(2)读图,甲地属于华北平原地区,春季雨季来临晚,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增发旺盛,作物生长需水量大,形成春旱。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受副高影响,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增发旺盛。形成夏季伏旱。
(3)该省的人口迁移流向是由北向南迁移。对迁入地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
(4)根据材料2图中曲线分析,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基本稳定在60%左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劳动力对江苏省经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变化比较大,近年有上升趋势。技术创新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贡献率始终比较小。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及原因,人口迁移及对迁入地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青藏高原地区号称“世界屋脊”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读图回答问题。(13分)

简单概括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并综合分析该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分布及典型地域文化景观形成的影响。(13分)
参考答案:气候特征;该地区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年平均气温较低,辐射强烈,日照多,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各地降水差异性较大。(答出3点即可) (3分)
成因:该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于热量的积累;此外大气逆辐射不强,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年均温较低; 该区域各地受暖湿气流影响差异较大,形成了从湿润到干旱区的巨大差异。(3分)
农业分布:在部分河谷地带形成了种植业,如湟水谷地、拉萨河谷地等区域(1分);主要原因是由于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有灌溉水源(1分);在其他海拔较高区域形成了高寒畜牧业,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地势高,年均温低,只适合牧草生长,从而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1分)
地域文化景观:
服饰:服饰以掉袖藏袍为主,适应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2分)
民居:民居以石彻碉房或藏式帐篷为主,这与当地年均温较低的气候有关(2分)
本题解析:气候特征;该地区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年平均气温较低,辐射强烈,日照多,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各地降水差异性较大。
成因;该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于热量的积累;此外大气逆辐射不强,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年均温较低; 该区域各地受暖湿气流影响差异较大,形成了从湿润到干旱区的巨大差异。
农业分布:在部分河谷地带形成了种植业,如湟水谷地、拉萨河谷地等区域
主要原因是由于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有灌溉水源;在其他海拔较高区域形成了高寒畜牧业,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地势高,年均温低,只适合牧草生长,从而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
地域文化景观有:服饰方面,服饰以掉袖藏袍为主,适应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民居方面,民居以石彻碉房或藏式帐篷为主,这与当地年均温较低的气候有关。
考点: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了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本题的关键是对中国地形比较熟悉,该题主要结合我国地形图,回顾初中地理的中国地形图,这里主要是青藏高原山脉分布图,依据这个考察我们对我国地形地貌的了解程度,其中不同走向的山脉分布,在主要山脉的两侧主要有哪些地形地貌,图中涉及到祁连山、 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依据地貌和地势可以回答气候特征及成因。当地为高原气候所以农业生产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形成当地有特色的藏族文化。依此回答问题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北半球某地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8分)

(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空气运动在水平方向为 (顺或逆时针),在垂直方向为 (上升或下沉),A处出现 天气;B处可能出现__________天气。A、B天气系统中能发展为台风的是 ,简要说明台风的利弊影响。
利: 。
弊: 。
(2)简要描述未来几天内D处的气温、气压和天气变化。
过境前: 。
过境时: 。
过境后: 。
(3)图中E风向是 ,F处风向是 ,两处中风速较大的是 。
参考答案:
(1)低压(气旋) 逆时针 上升 阴雨 晴朗 A
利: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
弊: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2)简要描述未来几天内D处的气温、气压和天气变化。
过境前:气温高 气压低 天气晴朗
过境时:气温降低 气压降低 阴雨天气
过境后:气温低 气压高 天气晴朗
(3)图中E风向是 偏北风 ,F处风向是 偏西风 ,两处中风速较大的是F。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变化规律可知,等压线越接近A处,气压越低,所以该天气系统是低压(或者气旋);根据北半球气旋中气流的运动特点可知,该天气系统的空气运动在水平方向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在垂直方向为上升运动,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易凝凝结形成降水,所以A处多出现阴雨天气;B处为高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台风从天气系统的角度属于热带气旋,是低压系统,所以A处可能发展为台风。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域,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速在12级至13级左右,所以台风容易带来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但是台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台风带来的丰沛降水可以缓解旱情,同时可以降低气温,缓解高温酷暑。
(2)根据天气系统的常见符号可知,此时D处位于冷锋的锋面之前,处于暖气团的控制下,结合冷锋的特点及其不同时期的天气特点可以推断: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气温降低,气压降低 阴雨天气;过境后:处于冷气团控制下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3)注意图中等压线的数值的大小,根据近地面风的一般判断方法,先判断水平方向的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再根据所处半球判断向右或者左偏转大约30°到45°,画出风向;所以图中E风向是偏北风,F处风向是偏西风。根据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就越大,所以E、F两处中风速较大的是F。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常见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面全球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为迎岸风。上图中指向陆地的单箭头表示迎岸风,反之为离岸风,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4幅图中,一定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读图分析,图A表示在迎风坡多地形雨,不表示冷锋,A错。图B表示逆温现象,也不一定是冷锋作用形成的,B错。从图C的气流运动方向看,属于北半球的锋面气旋,且位于锋面气旋的左侧,根据气流运动规律,由高压指向低压区,北半球向右偏,可以确定一定是冷锋,C对。同理判断图D所示锋面位于气旋右侧,是暖锋,D错。
本题难度:简单